一場并不算麻煩的戰斗,最終上大漢眾諸侯這一方的完全勝利而告終。三千倭軍,一千被漢軍生擒,而另外兩千則是戰死在大漢各諸侯聯軍的手中。
此戰,倭國更是前前后后戰死十多名將領,重要人物尼子晴久被生擒。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大漢僅僅只是損失了不到百人,將領級更是無一傷亡。大漢眾諸侯一方,無論是在兵力、將領,亦或是武器裝備等各方面都完全碾壓倭軍,能夠取得這樣的戰果,自然不令人意外。
或者說,如果無法取得這樣的勝利的話,那大漢這方面反而應該好好地反思一下了
“諸位,兵貴神速,在倭人尚且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我軍當全力攻伐周邊各郡縣,徹底在這東瀛站穩腳跟”大戰結束,白起甚至都沒有做任何的清點,就直接向著各諸侯麾下眾將開口說道。
白起的胃口很大,很準備在倭國反應過來之前,徹底拿下整個出云國,直接解決尼子氏大名。
尼子南面是毛利氏的地盤,而其北面又是緊挨著織田氏的地盤。就算他們現在對于東瀛上面的情況了解并不多,但也知道織田信長才是東瀛最強的一支勢力。之前,倭人襲擊大漢徐州,背后的主導者也是這個織田信長。
如果可以將織田信長給解決掉的話,就算無法直接打掉東瀛的膽氣,但也可以挫傷東瀛的膽氣。
因此,白起下一步的目標便是全面解決尼子氏,到那個時候,東瀛也該反應過來了。白起所要做的,就是在那個時候正面擊敗織田信長,為征倭這一戰邁下最堅實的一步。
“白起將軍所言有理只是,若要起到最大效果,還是多路出擊為好”陳登若有所思道。
“不錯,正是此理,元龍此言有理。吾等多路出擊,出其不意之下,倭國定然難以抗衡”公孫衍也開口附和道。
聞言,作為將領的白起在某些方面或許沒有那么敏銳,但身為謀士的陳平卻不經意的看了陳登以及公孫衍等人一眼,這些家伙還真是迫不及待,才剛抵達這里就想要和他們分開了
不過,這種事情倒也正常,畢竟晉軍勢大,這一次出兵的兵力,可是相當于這幾家的總和。他們如果一直和晉軍呆在一起的話,大部分的好處必然要被晉軍所拿,想要獨立出去也實屬正常。
而且,陳平又觀察了這些人一眼,猜測著是不是這些人早就已經在私底下商量過了
經過一番扯皮之后,眾諸侯分兵的目的已經實現,晉軍向出云、大原兩郡的方向出擊,劉備向神門、飯石兩郡門方出擊,朱元璋取仁多郡,竇建德、趙匡胤取秋鹿、楯縫、島根幾郡。
話說起來,就以東瀛這么一個彈丸之地,就算是整個出云國也沒辦法和大漢的一個郡相比,更別說出云國底下被分的這么多的郡了。同樣是郡,但根本就無法和大漢的就相比,甚至連大漢的縣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