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最為關鍵的時間點上,烈兒站了出來,烈兒說什么,烈兒說楚繡的改革是對的,需要繼續推進。什么意思,當然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對自己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因為烈兒站出來以后有三點好處,第一點,明確告訴朕不是孤立無援的,有他站在自己這邊;第二,既然事情必須解決,必須有人來面對群臣的逼宮,那么他愿意做朕的擋箭牌,愿意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后果,而他能夠得到的是朕的絕對信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既然朝中群臣支持真兒的現狀已經不能改變,那么干脆將他們都廢了吧,以改革的名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來一次大換血,新上來的人必然對他言聽計從,必然對他感恩戴德,而由此死在刀下的亡魂因為有朕的庇護也奈何不得他。
如果說真兒的行為能夠一石二鳥的話,那么烈兒的計劃就是一石多鳥,是最完美的反擊手段,由此一來,將他和朕綁在了一條線上,同生共死,將來的好處自然大大的,而最大的好處無非就是皇位。
妙,確實是妙,能夠想出如此計策的絕不會是烈兒,是站在他身后的沈飛,只有沈飛才有如此的魄力,能夠想出如此石破天驚的計策。
這還不算完,再細細回味他的第二條建議,那就更是只能用天衣無縫來形容。烈兒說什么,烈兒說真兒斬殺忠良,是殺頭的罪行,但考慮皇家威儀不斬殺他,予以軟禁作為懲罰。這是什么意思,只有仔細推敲才能理解其中的每一個字節都是大有深意,可說是能工巧匠雕刻出來的天衣無縫的藝術品。
從第一句話開始,他說的是真兒斬殺忠良,這是什么意思,這是在定性連朕都在猶豫怎樣給整個事件做一個合理的定性最為妥當,他直接說出來了,事情是真兒的錯,按照帝國法律應該斬首,經他這么一說,讓朕馬上有了一種如釋重擔心情舒暢的感覺。
接下來的一句話就更是妙了,他是這樣說的,但是考慮皇家威儀,斬首并不妥當應該予以軟禁,直到死去。
他為什么要這樣說,其實仔細想想很容易理解,同樣是三點原因第一,他和真兒是同父同母的親生兄弟,真兒是他的兄長,玲如意是她們的母后,不管誰未來做皇帝,玲如意都是將來的皇太后。留下真兒一條命,等于給對方一個面子,讓貴妃不至于埋怨他。
第二,還是親生兄弟的關系。現在整個事件呈現焦灼狀態,未來的走向要靠朕的心意決定,怎樣發展誰都不能判斷,他主動站出來,得了不少便宜不說還保全了兄長的性命,對外可以獲得親善手足的名聲。
第三,真兒確實殺不得,無論如何都殺不得,貴妃那邊過不去,滿朝文武那邊也過不去,殺了他的后果實在無法想象。將之軟禁起來就不一樣,既堵住了群臣的口,也維護了朕的面子,并且給予了足夠嚴厲的懲罰。就好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被軟禁的真兒就算再有雄心壯志也早晚被熬死。更何況,這條建議是他拓跋烈,真兒的親生兄弟提出來的,在外人看來也代表著貴妃娘娘的意思,誰都沒有話說。
由此分析便能夠發現烈兒的計劃真是非常奇妙,這樣一來,既堵住了群臣的嘴,也讓真兒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讓他對朕的王座再也構不成威脅。
再說他提的第三點建議群臣家產應當抄沒,家屬由禁衛軍看守,由他親自看押。如果說前兩點計策已經是妙不可言的話,那么最后這一項更是點睛之筆。
群臣為真兒站腳助威,總要受到懲罰,殺人就嚴重了,因為殺掉一個其他人也必須死,帝都會血流成河,事態會擴大,但抄沒家產就不一樣,在外人看來,這是非常嚴重的措施,實際上那點家產對于王公大臣們來說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們真正的家底都在帝都之外,由此一來,抄沒家產根本就是表面文章。因此后面要做的事情就非常關鍵,那就是由禁衛軍負責看押他們的家眷,一旦發現異常可以就地處決,并且由他拓跋烈親自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