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聯合呂布討伐曹操,等到把曹家擊破,然后再反手攻打呂布,不僅能滅掉將來會成為他南下阻礙的曹操,還能順勢把徐州、揚州等地都給握在手中。
這么一想,袁紹就覺得他那個決定做的有些倉促了。
曹操雖然沒有派人過來敦促,袁紹卻很清楚,如今的平穩只不過是暫時的。
無論是出于袁家的利益還是曹家的利益,眼下的穩定都必須被打破。
擺在他面前的,只不過是穩定什么時候被打破,由什么人來打破。
打破以后,誰與誰同盟,誰又與誰為敵。
就眼下的形勢來看,袁紹還是樂觀的,畢竟曹操把郭嘉派來徐州拉攏他,已經擺明了立場,主要的敵人會是呂布,而不是他!
坐在書房里,袁紹面前擺著一摞書信。
這些書信都是從各地送來有關曹操和呂布的訊息。
與手下眾人商議討伐誰,不過是最后做個決斷,至于袁紹,他還是得通過從各個渠道獲取的信息,分析出究竟最終該出兵討伐誰。
正在翻看著書信,一名衛士來到門外。
衛士向袁紹稟報道:“啟稟主公,劉玄德求見。”
當初劉備因衣帶詔一事逃到河北,他先是去了青州求見袁譚,由袁譚引薦來到鄴城。
劉備的出身雖然低微,可這么多年他都打著皇親國戚的旗號,起初相信的兵沒有幾個人,隨著他實力和名氣的增長,一些人為了自身利益,即便對他的身份有所懷疑,也還是當眾承認他皇親的名分。
從劉備出山,到如今已有許多年頭。
他究竟是不是真的皇親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人,甚至很多處于高位的人,承認他的皇親身份。
有著這些緣故,當初劉備投奔河北,袁紹甚至還親自出迎三百里。
可到了鄴城以后,袁紹卻始終沒給他安排實務。
劉備是個什么樣的人,袁紹并不是不清楚。
當年陶謙因為部將殺了曹操的父親,曹操舉兵討伐,劉備受北海太守孔融所托領兵馳援。
等到曹操退了,他本該返回北海去向孔融復命。
可他卻沒有那么做,偏偏留在了徐州。
再后來,不知怎么回事,陶謙居然三讓徐州,執意要讓劉備接管陶家的一切。
陶謙的舉動,被外面傳成讓賢,可袁紹卻根本不相信那么一說。
他也掌管著河北,膝下也有幾個兒子。
身為父親,手中掌管的一切不傳給兒子,卻死乞白賴的非要給一個不相干的外人?
反正袁紹是不信的……
要不是袁譚派人送書信到鄴城,說是已經接到劉備,正打算引薦給袁紹,他才不可能轉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跑出三百里,把這么一個燙手的玩意接回河北。
衛士稟報,說是劉備求見,袁紹皺了皺眉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