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有心,就怕其他將軍不肯。”呂布笑著說了一句。
跟在周瑜身后的將軍們紛紛說道:“楚侯說笑了,得到好處本該交給府庫一些,我們能有什么不肯?”
“既然諸位真心獻出一些交到府庫,我也不要一半,只要給我兩成就好。”呂布說道:“別回頭都說我太狠,拿走的太多。”
“楚侯這么說,我們可不干擔著。”周瑜回道:“還是獻出一半好了。”
“公瑾也不用和我爭論獻出一半還是兩成。”呂布說道:“依著我說的去辦就好。”
呂布不打算繼續在這個話題上糾纏下去,周瑜只好答應了。
來到延津,周瑜本打算先給呂布等人安排住處,可呂布卻執意要到河岸邊看一看對面的袁家大軍。
延津渡口連接著黃河兩岸,站在渡口可以一眼望見對岸的袁家大軍。
呂布下了馬,在將軍們的陪同下來到延津渡口。
站在渡口,眺望著對岸的袁軍陣營,呂布向周瑜問道:“公瑾,這里有沒有船只可以過河?”
“船只都是被我們給征用了。”周瑜回道:“楚侯要是調用,多了沒有,三五百條還是能夠湊起來。”
“用不著三五百條,一條小船也就夠了。”呂布說道:“先派個人過河,告訴袁紹,就說我要見他。”
“楚侯要見袁紹?”周瑜吃了一驚:“在什么地方見?”
“就在對岸。”呂布微微一笑:“我要袁本初來到這邊,他絕對不肯。既然他沒有那個膽氣,我又何必強人所難?”
“楚侯體諒袁紹,就是不知道袁紹能不能領會這份苦心。”周瑜說道:“他要是領會不了,楚侯這次去北岸將會是兇險重重。我覺得還是選艘小船,楚侯與袁紹在河中心相見,更加穩妥。“
“在河中心相見,他也不會來。”呂布指著對岸說道:“就在河岸對面,但是不要離天的大軍太近。否則殺進殺出,也是比較麻煩。”
“可我還是覺得楚侯這么做,確實風險太大。”周瑜還是想要勸說。
孫策在一旁說道:“公瑾不用擔心太多,我陪著楚侯過去。”
連孫策都贊同呂布過河,周瑜也就不好多說什么。
他對孫策和呂布說道:“既然如此,我先派個人過河求見袁紹。等到袁紹答應相見,楚侯再過河不遲。”
呂布點頭,周瑜向身后的衛士傳令:“即刻派個人過河求見袁紹,就說楚侯要在河岸對面見他。”
衛士領命,正打算離開,一個人上前說道:“隨意派個信使過去,我覺著袁紹不一定會答應。與其來回折騰,倒不如派個能言善辯的過去,即便袁紹遲疑,也還是有可能把他說服。”
說話的這個人,也曾在江東為官。
他跟隨周瑜來到延津,由于一切事物都是周瑜說了為準,他在這里并沒有什么存在感。
此人名為顧雍,也是一名多智之士。
顧雍開口說是隨意派個人不太合適,周瑜問道:“元嘆的意思是……”
“楚侯有心去見袁紹,我愿代為過河,與袁紹做個約定。”顧雍躬身向呂布一禮,舉薦自己去見袁紹。
呂布點頭,向周瑜問道:“公瑾認為怎樣?”
“元嘆急智,也有謀略,他去說服袁紹確實比其他人過去強的多。”看出呂布有答應的意思,周瑜順勢做了個人情。
“既然公瑾也這么說,那就元嘆走一趟好了。”呂布對顧雍說道:“不過與袁紹說話的時候,元嘆可得當心些。袁紹喜怒無常,我是肯定能鎮得住他,你就不一定了。”
“楚侯的話我都記住了。”顧雍應了一聲:“我先告退,說服袁紹以后,自會回來向楚侯稟報。”
“辛苦元嘆。”呂布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