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點頭:“你說的沒錯,我也是這么尋思。既然是要滅了我,他當然會選擇從那些地方發起進攻。可我們要怎么做,才能把他攔截在半道,并且進一步給困死?”
“出了碭山往西,就是太丘、建平。”荀攸說道:“那里毗鄰芒碭山,正是我軍設伏的好地方。”
“你的意思是……利用芒碭山?”曹操皺眉:“早先我們發覺梁王墓,可就是在那里。千選萬選,居然選了那個地方抵御呂布。我就怕……”
“梁王已經身故數百年,主公也是為了保全大漢社稷,當初才從他那里借了些許財帛。”荀攸說道:“梁王是武帝的兄弟,他心懷大漢,必定不會與主公計較。”
“你們覺得怎樣?”曹操看向其他人。
“我覺得公達說的有理。”郭嘉回道:“芒碭山一帶地形復雜,呂布率領大軍討伐許都,必定會在山林中穿行。只要我們把他的兵馬分割成小股,我覺著滅了呂布應該不難。”
郭嘉表示認同荀攸的計策,其他人也都跟著紛紛附和。
“傳令下去,三軍整備,只要呂布出兵,即刻前往迎戰。”曹操站了起來,下達了軍令。
眾人起身領命。
“主公,我覺著還有一件事必須去辦。”領了曹操的軍令,賈詡說道:“袁紹發出檄文,主公可以先不予理會。可呂布那邊,卻是得有個討伐他的由頭。”
“文和的意思是……”曹操的目光落到了賈詡的臉上。
賈詡回道:“袁紹尚且懂得發篇檄文討伐主公,主公討伐呂布,難不成連一篇檄文也不做?”
曹操恍然:“確實是該做一篇……”
“主公恕罪,我覺著檄文不如詔書。”賈詡又說道:“當今陛下就在許都,主公為保大漢鞠躬盡瘁,難道不該請陛下發一道討伐呂布的詔書?”
“早先已經請陛下發過詔書。”曹操說道:“還要再發一次?”
“當然需要再發一次。”賈詡回道:“早先的詔書是聯合袁紹討伐呂布,而這次的詔書卻是討伐袁紹和呂布。兩道詔書不同,確實是有必要。”
“由誰來執筆?”曹操的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最后落在了一個中年幕僚的臉上。
此人身量修長,自從廷議開始,他就一直坐在那里并不做任何表態,神色自若,就好像曹操和呂布無論誰勝誰負,與他都沒有太大的關系。
他不是別人,正是曾經做過北海相的漢末名士孔融。
“文舉。”看向孔融,曹操問道:“由你捉刀,怎樣?”
“承蒙主公抬舉,我敢不從命?”孔融當即應了。
曹操向許褚吩咐:“令人為文舉伺候筆墨。”
許褚先是答應了,隨后吩咐一名衛士:“去為孔公準備筆墨。”
片刻過后,有衛士捧著一卷絲絹和筆墨來到。
許褚上前,先取了絲絹鋪在孔融面前的桌面上,隨后又把紙筆擺放好:“孔公,請。!”
向許褚謝了一聲,孔融拿起筆,蘸滿墨,只是略微想了一下,就在絲絹上寫了起來。
沒過一會,他就洋洋灑灑的寫下一篇檄文,稍微等了一下,待到墨水干了一些,雙手捧著遞向曹操:“請主公過目。”
許褚上前,從孔融手中把絲絹接了過去。
來到曹操面前,他雙手呈遞上去。
接過寫滿字的絲絹,曹操瀏覽了一遍,滿意的點著頭說道:“文舉果真是當今名士,書寫的檄文大氣磅礴,竟然不輸于袁本初發出的那篇。”
“德祖。”他的目光又落到一位年輕幕僚臉上:“你來念一念。”
曹操看著的那位幕僚,不過二十三四歲年紀。
他生的皮膚白凈,渾身上下流露著儒雅之風。
此人正是曹操帳下幕僚楊修。
由于年輕,楊修在曹操帳下還沒得到重用,不過廷議的時候,卻有資格位列其中。
得到曹操吩咐,楊修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