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人帶著山珍往回趕的時候
他們豐收的消息已經傳遍了上河村,不用說肯定是瘸子那大嘴巴的杰作,
在他的嚷嚷下,幾乎所有村民們都知道張海三人采到了很多木耳,多得連背簍和口袋都裝不下了。
本來大家還有些不相信,但親眼目睹三人回村的樣子后,大家都震驚不已,紛紛開口向三人詢問,問他們從哪兒找到這么多木耳。
三爺將背簍放到自家大門口,然后笑呵呵的回答道:“山里的木耳哪有那么多,這些不是木耳,是地木耳!你們看看就是這東西。”
看到三爺掏出來的地木耳,村民們驚訝不已,這東西大家太熟悉了,這不就是雨后地下經常長的那種綠呼呼的東西嗎?
“三爺,這東西也有人收??”桂花嬸不解的問道。
“呵呵,那是當然,要是沒人收我費力的背回來干啥,喂豬啊?”三爺笑著反問道。
一聽這東西也有人收,其他村民立馬忍不住問了出來:“三爺哪里有人收啊?”
“是啊三爺,這東西能賣多少錢一斤?”
“哈哈,這你們要問小海才行!”三爺看了張海一眼,然后笑了起來。
這時大家才知道原來愿意收的張海啊,還以為是哪個冤大頭呢,這地木耳山里多了去了,只要下了雨,隨隨便便就能扒拉一大堆呢,
以前大家都以為沒啥用,就和青苔也草一樣,根本就沒有重視,今天才知道原來這東西叫地木耳,而且還能賣錢?這真是太驚喜了。
看到大家都盯著自己,張海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清了清嗓子然后向大家解釋:“這東西叫地木耳,干貨的收購價和木耳一樣,都是每斤一百塊,大家要是有興趣的都可以進山找找,曬干后都可以賣給我。”
“真的一斤一百塊??”聽到張海的介紹,大家都驚訝不已。
“那是當然!”看到大家臉上的驚訝,張海微笑著點點頭。
聽到他的回答,村民們頓時一片嘩然,這也太好了吧?
這東西山里多了去了,只要到了下雨天,幾乎滿地都是,只要肯進山,一天水隨隨便便就能找一兩百斤,曬干后也有三五斤啊,能賣三五百塊呢!這可比大家種地賣菜好多了。
隨后大家又詢問了一些晾曬的地木耳方面的問題,知道采摘和晾曬都非常簡單后,立馬就爭先恐后,三五成群的進山了。
等大家走后,張海就將地木耳倒進大簸箕里晾曬,這種大簸箕還是他專門訂做的,直徑有三米左右,一次就能晾曬二三十斤地木耳。
將野生黑木耳和地木耳都晾在院子里后,張海就燒水洗澡,今天進山真是累死了,全身都濕透了。
洗完澡,張海就開始做飯,午飯很簡單,一盤油燜筍,一個涼拌蕨菜。
聞到油燜筍的香味,大黃就趕了過來,可惜張海不讓他跑到廚房里來,可憐的大黃只能在廚房門前眼巴巴的看著,看它那探頭探腦的模樣,張海忍不住笑著搖搖頭,心想真是一只吃貨狗。
做好菜,張海先給大黃拌了一大碗米飯,看到它吃的津津有味的,張海也胃口大開,吃了三大碗米飯。
打了個飽嗝,然后收拾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