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不易說出收張自然(張小凡)為弟子,但隨即便后悔了。
仁心是修道大敵啊!
他心中暗罵自己,黑著臉走出玉清大殿,將新收的小弟子交給大弟子宋大仁。
偏生宋大仁勇有余,而智不足,還憨憨的問道:“師父,這是怎么回事?”
田不易立時發火,罵道:“問什么問?這是你小師弟,把他帶回山去。”
說罷,虛空一劃,一道赤光閃過,裹著自己飛騰離去。
宋大仁雖被師父責罵,倒也不生氣,說道:“小師弟,跟我走。哦,你叫什么名字?”
“張自然。”
他無悲無喜的說出了本身的名字。
宋大仁祭起法寶,帶著張自然(張小凡)飛離通天峰,降臨大竹峰。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修道生涯,將從此開始。
張自然打量著這個大師兄。
宋大仁身材魁梧,相貌粗豪,氣質像一個大將軍,而非修道人士。
但他的心地著實不錯。
“張師弟,從今往后,咱們就是一家人。”
飛行途中,宋大仁提前講起了大竹峰的事情。
大竹峰與青云派其余六門不同,人丁單薄,目前只有六個弟子。
但采取的是精英教育模式,在修行上有獨到之處。
基本上每一代大竹峰都會有一個弟子,厚積薄發,修為后來居上,名列青云派強者前三之列。
當代首座田不易便是典型的大竹峰弟子,當年貌不起揚,但后來修為突飛猛進,還娶了小竹峰的美人蘇茹,不知驚呆了多少人。
時至今日,據說田不易的修為,在青云派七脈首座中,僅次于掌門道玄真人。
按理說,田不易是人生贏家,應該表現出脾氣和藹,德高望重的姿態。
可他偏偏脾氣越來越火爆,動不動就對弟子一頓臭罵。
用老田的話說,是因為大竹峰后繼無人,當前的六個弟子,沒有一個成器惡。
所以他焦慮不安,感覺到愧對祖師,常常發脾氣。
這些都是宋大仁說道,有真有假,需要時間去驗證。
當張自然來到大竹峰后,發覺這里只有幾間破屋,一座小院,完全不似修道之地,根本無法與通天峰相比。
宋大仁訕笑道:“師弟,別驚訝,你習慣了就好。”
張自然淡然道:“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宋大仁驚訝的瞧了他一眼,這個師弟并非表面上看起來那么木訥。
大竹峰的弟子,宋大仁居首,依次往下有吳大義、鄭大禮、何大智、呂大信、杜必書,小師妹田靈兒。
田靈兒是田不易的女兒,目前只有十三歲。
宋大仁帶著他去大竹峰主殿,行拜師大禮。
大竹峰的主殿叫“守靜堂”,紅瓦石磚,地上刻著一個大大的太極圖形,頗有一種大道至簡的氣氛。
堂內上座擺了兩張椅子,坐著兩個人。
一個是矮胖師父田不易,另一個是相貌端秀麗的婦人,乃是師娘蘇茹。
下面五名依次排開,或高或矮,或壯或瘦,氣質不一。
排第六的是一個十三歲的小姑娘,眉目清秀,明眸皓齒,惹人憐愛,她便是田靈兒。
宋大仁走上前,躬身行禮道:“師父、師娘,小師弟帶到。”
田不易冷哼道:“開始吧。”
師娘蘇茹也點頭認可。
宋大仁道:“小師弟,跪下磕頭拜師。”
張自然聞言,便跪倒在地,磕了九個頭,算作拜師禮。
田不易瞧著他普普通通的身形,完全沒有半點修道天才的影子,不由心生煩躁,揮手道:“好啦,禮成。大仁,他就由你來傳說本門戒律和入門道法。”
宋大仁應了下來,又道:“師父,那小師弟的入門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