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動動筷子,示意夏荷坐下一起吃,早就等著趙寧如此表態的后者,立即閃電般落座,還不忘朝趙寧露出一個無聲的嘻嘻笑臉。
“這么快就吃上了?”趙寧剛咬了一口包子,趙七月就進了門,手里端著兩個托盤,每個托盤上都有一個大面碗,熱氣騰騰的冒著蔥蒜香味。
因為面碗比腦袋還大,托著兩個托盤的趙七月,腦袋和上半個身子已經看不見了,也不知她是怎么看路的。
趙寧連忙起身,將面碗端下來,奇怪的瞅了趙七月一眼。
“今日就要去獵場,這是犒勞你的,預祝你旗開得勝,進入前三甲。”
趙七月拍拍小手上并不存在的灰塵,“我以為我過來的已經夠早,沒想到你已經在吃了。”
趙寧小時候還挺喜歡吃面的,那會兒趙七月經常做給他吃,但十二歲之后就對面條沒了興致。主要是趙七月手藝不咋樣,做出來的飯食雖然賣相很好,香味也夠,就是味道一言難盡,跟趙玉潔不能比。
回到京城,趙寧在修煉之余,也下了幾回廚,給趙七月做了好幾回烤羊,后來被對方勒令抓緊修行,這才罷了。
沒想到今天,趙七月端了親手做的面條過來,還來的這么早,估計是天沒亮就進了廚房。
她雖然廚藝不咋樣,但做飯的態度卻很認真,絕對不用現成的面條,會自己和面,從頭道工序開始,故而需要耗費的時間絕對不少。
將米粥包子丟到一邊,趙寧抱起面碗吃了起來。
他忽然發現一件奇怪的事,面條味道并沒記憶中那么差,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美味,不由得豎起大拇指,狠狠夸贊了一番。
趙七月吃得很小口,非常淑女的樣子,目光不時往趙寧那瞟瞟,直到聽見趙寧的夸贊,眉頭一挑,嘴角微揚,沒有笑出聲,卻吃得暢快了很多。
兩個人吃面,獨自喝粥吃包子的夏荷,就在一旁顯得孤零零的,怎么看都有些委屈。不過面條是趙七月親手做的,米粥包子卻是她從廚房弄來的現成貨,怎么都談不上傷心。
用過早飯,趙七月端著托盤率先走了,看她的樣子,是要去廚房親自洗刷碗筷。
趙寧對此并不奇怪,這是趙七月的習慣,也可以說是怪癖。她要么不自己做飯,一旦有興致下廚,就會完成所有步驟。莫說洗碗不會放過,連灶臺、地面都要清理得干干凈凈。
趙寧出門的時候正是日上三竿,九月的天氣風和日麗,趙玄極的車駕儀仗已經在府門前排開,百十人的隊伍聲勢浩大。
秋獵是大典,會在御林苑呆上好些天。諸多族中適齡子弟,已經身在隊伍中,在京任職的族人也都身著官袍,大家互相交談著,興致高昂。
趙寧來到自己的位置,剛剛上馬,趙七月就加入了進來。她是去觀光的,順便也可以給趙寧喝個彩。
見人已經到齊,趙玄極一聲令下,隊伍就朝朱雀大街行去。沿途碰到了不少隊伍,有的是世家勛貴,有的是官員之后,規模大小不一。
上了朱雀大街,趙玄極去了皇城,他要在那里跟皇帝的隊伍同行。趙氏的隊伍換了領頭人,先行去城門外等著。
趙氏隊伍來到城門外時,這里已經有很不少人,都在道路兩邊,距離城門最近的兩個區域空著,那是給趙氏和徐氏的位置。
跟趙氏隔了一群人的隊伍是河西魏氏,也就是潞國公家,等趙氏隊伍安排停當,魏無羨便湊了過來,跟趙寧有一搭沒一搭的扯閑篇。
至于陳氏的隊伍,在對面文官隊列里,還離城門很遠,看來陳安之不會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