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百姓保家衛國的忠義熱烈,會遠低于預期?
趙寧也是在戰爭后期,才弄清楚原因。原因為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權貴、官府對百姓剝削、欺壓過甚。
百姓不擁戴官府,自然不會幫著朝廷;百姓仇視官府,就會希望改朝換代。
當時有人曾說:國不愛我,我何以愛國?
這個國,不是指國家,而是指朝廷,指皇朝。
京兆府的衙役,巡街時吃飯喝酒,從來都是賒賬。賒的賬,自然不會還。
有人告上官府,衙役就付些錢清賬,而后那家商鋪就會很快因為各種罪名,被官府搜查、查封。
官差還跟市井黑幫相互勾結,默認蒼鷹幫、白衣會收取保護費,并且分利。
市井黑幫打死打殘了人,有官府暗中庇佑,苦主求告無門,還會被報復。
為了抖威風,也為了掩蓋自己的瀆職行為,更為了證明自己有為國為民做事,京兆府的衙役在巡街時,就會毆打驅趕最弱勢最沒有反抗能力的群體——拾荒老人,說他們污染了街坊環境。
至于街邊的乞丐,比拾荒者更臟,他們是不管的。因為乞丐都有頭子,頭子也會給他們分錢。
凡此種種,多不勝數。
這盛世再是絢爛多彩,也是權貴的,是富人的,不是底層百姓的。
底層百姓為了最基礎的衣食住行,仍然要拼死拼活,不敢生病,不敢出意外。他們還得在官吏面前低眉順眼,忍辱偷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龐凖接觸不到這些。
前世得趙寧起初也沒認識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是官府公文上年年增長的賦稅收入,和官員們自己書寫的“官民和睦”“盛世繁華”的官樣文章。
所以龐凖注定理解不了眼前這一幕。
他以為他們謀劃布置了周密的行動,就可以利用民情民意,來讓趙寧和都尉府束手無策。
可實際上,他們從未認真傾聽、了解過真正的民情民意。
眼下的大齊皇朝,王公大臣、世家權貴之中,只有趙寧能透過繁華盛世的外皮,及時、準確、全面洞察盛世之下的危機。
因為他是重生者。
龐凖等人花了兩個月時間布局,就自以為必能得手,殊不知,趙寧去年從代州回來,就已經開始行動了。
都尉府府兵開始替代京兆府,全面走上街頭,接手各地巡查時,也是趙寧在都尉府建立自己無雙權威之時。
他允許都尉府撈油水,但只能針對腰纏萬貫的大商戶,決不允許他們對小商鋪和底層平民伸手。
為此,他處理了一名都頭,四名隊正,一大批府兵。這些人都在他取得都尉石珫的同意后,被逐出了都尉府,無一例外。
若不是他處理了平康坊的案子,滅了白衣會與蒼鷹幫,出面扳倒了劉氏,徹底壓制了京兆府,在都尉府權威深重,僅靠家族聲勢,他也不可能做到這些。
所以都尉府府兵在普通百姓眼中,是值得信賴的,尤其是有京兆府衙役的對比,這種信賴就建立的非常迅速。
龐凖提京兆府之前“為民做事”,只會讓百姓想起京兆府衙役的種種不堪,從而回憶起都尉府給他們帶來的好處,變得更加信任都尉府。
“趙寧!這事還沒完,你休想把案犯帶走!”
龐凖鐵青著臉攔在了趙寧面前,咬牙切齒目露兇光,“我不知道你做了什么,但我絕不會把案子讓給你!除非從我的身體上踏過去,否則你休想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