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底氣歸底氣,具體該怎么做,李玨自己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走一步算一步是必須的。
他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這支殘暴的軍隊究竟是哪里來的,他們又將去向哪里。
這并不是多難打聽的事情,因為這樣一支軍隊的行動絕對是需要附近縣城支持的,眼下朝廷還在,他們不可能無聲無息的出現,又無聲無息的消失。所以,李玨只要耐心打探,多跑幾個縣城,就肯定能得到相關訊息。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李玨不過跑了三個縣城,便打探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情報。
這一支襲擊了小村的乃是右將軍、馮翊太守張方的麾下,其領軍據說是張方的一個遠房侄子張鉞。
張方是河間王司馬颙的麾下。
司馬颙是司馬懿弟弟司馬孚的孫子,幾代下來和皇室的血緣并不親近。因為少年時有一些名聲,喜歡收攬人才,不怎么看重錢財,所以被晉武帝司馬炎看重,被稱為藩王表率。
四年前,趙王司馬倫篡位稱帝,鎮守長安的司馬颙蛇鼠兩端,為已牟利——他先支持司馬倫,而后見司馬冏勢大,改為支持司馬冏,意圖先支持司馬冏打敗司馬倫,然后再讓司馬乂消耗司馬冏的力量,再由自己打敗司馬乂,最后成功上洛,入主中樞。
計劃很好,可司馬颙卻是小看了長沙王司馬乂這個諸王之中的奇葩。司馬乂的兵力并不雄厚,但他卻能很好的團結禁軍中的諸多武將,最終依靠他們擊敗了司馬冏。
司馬冏都敗了,作為黃雀的司馬颙被嚇了一跳,他連忙命令前線作戰的張方退兵另想他策。
經過一連串的謀劃,司馬颙和司馬穎結盟,發兵三十萬攻伐洛陽。
當時洛陽城里是司馬乂和司馬越主政。司馬越負責政令,司馬乂負責軍事。面對叛軍攻擊洛陽城完全一副岌岌可危的模樣,可是司馬乂守的沉穩,手下將士又即為用命,使得司馬颙和司馬穎的大軍久攻不克。
大軍糧草不濟,司馬颙都打算撤兵了,卻不想這個時候司馬越慫了,他派親信逮捕了司馬乂,并向司馬颙投降。
張方得以進入洛陽城。
按照當初的約定,白癡皇帝司馬衷的太子司馬覃被廢,司馬穎被立為皇太弟。兩人共同執掌洛陽軍政,并應付其他諸侯王的窺視。
這是兩年前的事情。
從那時到現在張方在洛陽為司馬颙抵擋了多次來自東方和北方的攻擊。
永興元年(304年),剛被立為皇太弟的司馬穎已見驕橫,大失眾望。
司空司馬越和右衛將軍陳昣和長沙王故將上官巳等于是起兵謀討伐在鄴城的司馬穎,并帶晉惠帝一同出征。
司馬颙見此,則命張方領二萬兵到鄴城營救司馬穎,但途中司馬穎部將石超就已擊敗司馬越軍并帶晉惠帝到鄴城,司馬颙于是改命張方鎮守洛陽。
上官巳和苗愿等人出拒張方但被擊敗。
留守洛陽的前太子清河王司馬覃為自保夜襲苗愿和上官巳,二人出走,而司馬覃向張方投降,張方于是進駐洛陽。
而此時奉命留守幽州的大將王凌和東嬴公司馬騰出兵連接鮮卑人討伐司馬穎,司馬穎兵敗并帶晉惠帝逃回洛陽,張方奉司馬颙之命趁機奪取了司馬穎的權利獨霸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