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么決定了,出兵!目標就是梁縣之東的兩個縣城——陽城和陽翟。
這是通向許昌的兩個縣。陽城位于梁縣正西偏北一點的地方,陽翟則位于陽城西南。從陽翟之北的翟水泛舟而下,不三日便可抵達繁昌。繁昌之北便是許昌,而繁昌之西則是襄城。
從粱縣到陽城,再到陽翟,說起來有點繞,可實際也就一條路而已——無論是陽城,還是陽翟都是處于大山之中的縣。他們和梁縣的情況差不多都是北臨嵩山,南接伏牛山,地大,田稀,人口也不是太多,屬于比較貧窮的縣。
陽翟因為有翟水流過的緣故,河谷較多,稍微還好些。
陽城的情況就比較糟糕了,那地方本不適合做縣,只是因為那附近有一個關隘名曰:峣筱關,地勢頗為相邀,故而在那里建了一個城,為關隘運轉物資。
是以,陽城可以說是因軍而城。
因為有峣筱關存在,所以陽城縣的駐軍也挺多。朝廷在峣筱關駐扎有兩千兵,而陽城縣作為為峣筱關服務的轉運之地,也有五百士兵用以防守。
雖然因為這些年河南郡安穩,峣筱關久無戰事,其軍隊早已破敗下去,不復當初的雄壯,可這么多能夠據關而守的兵力擺放在那邊,也確實令李玨感到頭痛。而且更令他頭痛的是,他要拿下陽城,就必須先拿下峣筱關。
“這倒是一件麻煩的事情……”既然打算出兵,那就得先把敵我形勢分析清楚,在聽到峣筱關竟然還有兩千守軍之后,李玨也很有些為難的皺起了眉頭。
要知道,古代攻打關隘可是最麻煩的事情。別說李玨現在只有六千人馬,只是對面的三倍,就算李玨有一萬人,想要在那樣的地方與防守關隘的部隊來一場攻防戰,只怕最后輸的反而是李玨。
“硬碰硬是絕對不行的,想要拿下峣筱關,最終還是得用謀。這是這一次東征的第一戰,能打贏,成功奪取關隘,那下面的事情都好說。可要是輸了,那我們還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吧!”李玨將一切都看得很透徹,也明白這一次征戰的難點究竟在哪里,為此他甚至做好了失敗的準備。
只是能夠接受失敗并不代表李玨就愿意輸。
打贏,依舊是李玨最為強烈的想法。
那么為了打贏,有些一直都沒做的事情,現在也必須要做了。
自古名不正則言不順。
李玨既然想要帶領軍隊征戰天下,那無論如何也必須給自己軍隊安一個名號。他必須讓自己麾下的將士都有一種我們和別人不同的認同感。
如何建立這種認同感呢?李玨不知道古代的軍隊是怎么玩這一套的。但就他所知那些并不算豐富的后世知識來看軍隊的認同感,在沒有榮耀的軍史之前,最基本也是最表面的應該從軍隊的著裝和軍旗著手,漂亮的軍旗,威武帥氣的軍服。
“這應該很能提升軍隊的士氣才對。”李玨這樣想著。
他不是什么粉,但也明白除非是身著鎧甲,否則古代的軍服,絕對沒有現在的軍服來得漂亮。
“既然是這樣,那就以現代軍服為底子增加一些古典元素吧。”李玨想著,很是興沖沖的大肆作畫了一把。
雖然他的毛筆字差勁的,只能讓人一個勉強辨認清楚那究竟是什么字,但感謝父母兒時對自己培養,學過幾年國畫的他,多少還能拿得穩筆桿子,在紙上畫出橫平豎直的線條來。
這可幫了他大忙。
依照自己心中的記憶,李玨繪制出了他想象中的軍裝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