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我有日本渠道,上次十噸白砂糖就是投石問路,利潤不是很高,但不會虧。”姚遠說。
“出口?”王建國眉頭猛跳。
能創匯的話,虧本也能做!
姚遠干脆說,“王廠,我把日本客商介紹給你吧,你們直接談。說心里話,要是前段時間,我是會抓在手里賺點錢的,現在情況變了,這點錢對我來說作用不大,干脆送糖廠一個人情。”
這點錢……那可是幾百萬利潤。
越是這么說,王建國越是不敢信,誰不想出口創匯,廠里不會沒有聯系過,事實上一直在尋找出口渠道,這么些年下來,也就80年代中的幾年出口了一些,進入90年代后,國際形勢發生變化,出口越來越難。
王建國想了想,問,“小姚,你能保證這事能成嗎?”
姚遠笑道,“我怎么保證,我一不賺錢二不是廠里的職工,我什么都保證不了,我只能保證把日本客商介紹給你,至于怎么談、談成什么樣,那是你們的事。”
林威是最清楚這里面的事情的,此時他反而覺得姚遠人太好了,即使對糖廠有感情,也不應該把出口渠道免費送啊。
當時為了打通日本渠道,姚遠和三目次太郎談了很久,而且還做出了一些讓步,根本沒有說的那么簡單。
其實姚遠也想通了,他想賺錢,有太多辦法了,但是糖廠只有一個,最關鍵的是,爹媽的傳統觀念非常重,對他們來說,糖廠不僅僅是家,還是精神依托。
上一輩子糖廠破產倒閉后,即使后來姚遠事業有成就了,爹媽精神依然不太好,說得最多的就是糖廠,當年糖廠如何如何。
對他們來說,一輩子最大的成就有兩個,第一是培養出了個好兒子,第二便是在從農村里出來進入了糖廠工作成為城里人,成了吃商品糧的人。
哪怕為了爹媽的精神依托,姚遠也希望看到糖廠堅持下去,能堅持多久算多久。
王建國不知道這些事,他只當姚遠欲擒故縱,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小姚,你是廠里子弟,幫廠里忙也是幫自己。能出口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出口不是那么簡單,你既然有辦法出口十噸,應該有辦法出口一百噸、一千噸,對不對?你說吧,說說你的條件。”王建國沉聲說。
姚遠不由苦笑道,“王廠,我說的是真話。那個日本客商挺好說話,你們只要談妥價格什么的就行,把包裝搞好看點,提升一下產品的質量,銷路是不愁的。日本市場不算大,但也不小。”
這番話是真心實意的了。
三目次太郎看到了商機,干脆和國內幾家大的貿易公司聯合起來成立了個公司,他負責在華夏找產品,國內貿易公司找訂單,華夏產品有巨大的價格優勢,生意就這么做了起來。
主意是姚遠出的,姚遠把西海糖廠介紹給他,他肯定會重視。
然而,他越是這么說,王建國越認為是在為談條件強調困難。
“小姚,我知道你對廠里有怨氣,劉義堂這個混賬東西已經受到了法律的懲罰,事情過去了就讓它過去吧,你也不是小氣的人,幫幫忙,你和日本客商談,我全權委托你,你要多少提成開個價。”王建國誠心誠意地說。
姚遠嘆了口氣,說,“王廠,其實不只出口一條路,如果你相信我,無論如何也要堅持下去,最多一個月,元旦前后糖價肯定會上漲,而且供不應求,根本不愁賣的。”
王建國是不可能相信的!
他不認為姚遠對食用糖行業比他更了解!
王建國狠狠抽了口煙,突然站起來,道,“小姚,小林,你們先坐會,我出去一趟。”
說完快步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