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出征北海雖然是耗糜近三年,但是這也比原本帝辛所想少了三四年,畢竟北海孤懸在外,無論是補給還有援助都不可能及時供應,一切都要看主帥的能力了。
而聞仲果然沒有讓帝辛失望,如此快速的平定了殃及近百位諸侯的叛亂,僅僅不到三年的時間,便平定下來,而且可以去,在北方還釘下一顆釘子,讓北海數十年內再無動亂的可能。
四大諸侯已經穩定其一,而針對其余的三大諸侯的策略已經提上日程,此時帝辛也在等待聞仲的回歸,協助自己參謀此事。
車琳琳,馬瀟瀟,聞仲跨坐在墨麒麟之上,一馬當先,其后是此次出征的一眾將領,盡皆風塵仆仆的朝著朝歌城而去。
在距離帝辛所在還有十余丈之時,聞仲便翻身而下,腳下生風,直接跑到帝辛面前,單膝跪地,朝著帝辛行了一禮之后,開口道。
“大王,老臣這一去北海便是近三載時光,所幸老臣不負使命,在北海建立微薄之功,此全賴大王坐鎮后方,居中調度,老臣叩謝大王之鼎力支持!”
帝辛也上前一步,直接拉住聞仲的手,虎目含淚,看這聞仲雙鬢斑白的發絲,不由的動情的開口道。
“都是朕之過,太師如此年歲,還未我殷商征戰沙場,朕不勝感激,太師之功,乃是功在當代,而利在后世,朕代替我大商萬萬百姓,謝過太師了!”
……
此時一眾大臣都在看著這對君臣互相躬身下拜,一時之間,覺得帝辛和聞仲之間的關系牢不可破,對聞仲功高蓋主的傳言,不擊而破!
其實在北海傳來大勝的消息之后,朝歌城中便起了對聞仲和帝辛之間不和的謠言,甚至有鼻子有眼的說,聞仲要雄踞北海,以窺北疆。
帝辛對此自然極為不屑,可是架不住謠言日益傳播,最終使得朝野動蕩,甚至有些有異心的大臣與反對帝辛的宗室齊齊發力,開始推波助瀾。
一時之間,整個朝歌傳的沸沸揚揚,而聽聞此時的殷郊,臨時客串了導演,給帝辛和聞仲送上劇本,在這迎接聞仲之時,上演了一場君臣相合的戲碼。
無論是聞仲,還是帝辛,都是這演戲的好手,就算是臨時客串總導演的殷郊,也沒有發現帝辛和聞仲的表演痕跡,這不由的讓殷郊有些感慨。
“若是太師與父王出生在后世,怕是都是實力派的演員吧!”
這君臣相合的戲碼足足延續了一炷香的供奉,然后帝辛與聞仲把臂一起進入城中,而這城外的人馬,便交給了殷郊。
畢竟此時已經不是征戰,即使殷郊出了什么紕漏,也不會致使什么壞的后果,而且此時的聞仲與帝辛,不知不覺之間,都在潛移默化的讓殷郊直接參與軍事。
殷郊雖然看破此點,但是卻并沒有聲張,在殷郊的心中認為,或許是自己的這次在北海的表現,被帝辛和聞仲看在眼中,覺得自己應當在軍中歷練一番,建立自己的班底。
在群臣返回朝歌城之后,殷郊便主持著犒賞三軍這個極其容易建立士卒好感的活動,在聞仲還朝之后,殷郊足足在城外呆了十余日。
在各部人馬紛紛返回原本的駐地之后,殷郊這才清閑下來,返回自己的家中,而其身后跟著的是三千親衛以及袁洪、鄔文化以及馬善等人。
這三千人馬自此之后,便是殷郊自己的親衛,這是在北海一戰之中,帝辛默認的獎賞,自此之后,殷郊所在的宮殿,變的熱鬧起來。
而殷郊原本以為,自己要在朝歌咸魚一階段,可是事與愿違,就在殷郊返回朝歌的半月之后,一道旨意自勤政殿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