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邑考問向姜子牙的時候,散宜生默默走了列班,其實伯邑考也能看出,在這西岐的群臣之中,姜子牙的資歷實在太淺了。
姜子牙在殷商不過是一個下大夫,在來到西岐之后,沒有多久就被任命為了丞相,這讓一眾的西岐老臣如何心服?
姬昌在的時候,眾人不敢說些什么,畢竟姬昌在西岐的威望無人能及,對于姬昌的話,所有人都奉為圭臬,不敢有半點逾越。
而此時姬昌已經去世,沒有人為姜子牙撐腰,現在的大王伯邑考,就算想要為姜子牙撐腰,也沒有足夠的底氣,故此所有人都想看看姜子牙到底能不能配得上他的丞相之位。
姜子牙此時見到眾人的目光,心中對眾人對他這個“外來人”有著敵意也是心知肚明,無論在何處,排外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眾人的目光下,姜子牙步履穩健的來到大殿中間,對著伯邑考輕輕施禮,隨后對這伯邑考恭聲開口道。
“大王,散大夫的三策都是老成謀國之策,在這前兩點之上,臣并未有什么補充的,只不過在第三點上,臣有些不同的想法。”
“臣以為現在國主新喪,國中不穩,此時不宜主動出擊,現在殷商大軍占據金雞嶺地利,人數雖然不知準數,但是看其人喊馬嘶,兵馬也并不少。”
“若是貿然派人前去,萬一被殷商儲君埋伏,到時候損兵折將是小,可是立國首戰便戰敗,甚至全軍覆沒,那時候對國民士氣是很大的打擊,甚至讓百姓失去信心。”
“故此,臣并不提倡出兵金雞嶺,臣反倒是認為,我們現在益靜不益動,我們西岐城堅固無比,我們西岐陳兵近三十萬在此,殷郊若是想要攻取西岐,沒有對等的人馬,根本是不可能的。”
“我們堅壁清野已經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只需見招拆招,何必要冒著風險,去攻打殷商大軍,我們只要巋然不動,管他殷商大軍為何駐扎金雞嶺作甚?”
姜子牙的話與散宜生在第三策之上,有了極大的分歧,其中散宜生一力主戰,想要試探出殷商的兵力,看看有沒有時機戰勝殷商,
而姜子牙卻認為,只要堅壁清野,以不變應萬變就可以了,這樣雖然沒有大勝,卻也是立與不敗之地。
伯邑考聽了散宜生和姜子牙的話之后,覺得二人說的都有道理,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決斷,伯邑考不由的把頭轉向武臣之首的南宮適。
因為這事關征戰,南宮適不僅是西岐武臣之首,還是西岐武藝最高的人,故此出擊與否,南宮適的建議還是很重要的。
“南宮將軍,現在散大夫和姜丞相在第三策之上有分歧,不知道南宮將軍如何想的?”
南宮適此時看了看姜子牙,又看了看散宜生,心中暗道倒霉,此時這看似決定出不出兵的事情,實則是散宜生和姜子牙之爭,南宮適本無心參與,可是此時卻也沒有辦法了,畢竟大王都問了。
南宮適見避無可避,于是也邁步來到大殿中央,對著伯邑考行禮之后,又朝著散宜生和姜子牙行禮,隨后開口道。
“末將乃是武人,不善謀劃,其實也不知道散大夫和姜丞相誰人的策略比較妥當,不過按照臣本心來說,那殷商儲君陣斬了姜文煥,姜文煥素有勇名,故此臣想要跟他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