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退出的,現在還來得及,本王拱手相送,今后還是兄弟。
愿意留下的,自然更好。
兄弟們還可以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只是……”
“八大王愿聽闖王號令!”
張獻忠雙手抱拳,虎虎生威的大聲說道。
還能咋辦?難道回頭獨自天雄軍、關寧鐵騎的追殺不成?
其他叛軍將領見狀,心里嘆了一口氣,也學著張獻忠報出自己拉風的名號說道:
“一線天愿聽闖王號令!”
“獨角龍愿聽闖王號令!”
“鉆山豹愿聽闖王號令!”
……
“好兄弟,干他娘的!”刷地一聲,高迎祥抽刀在手,隨即高高舉起大聲吼道:
“傳本大王軍令,全軍南進,不要管這些小縣小鎮,也不要被明狗拖住,直下金陵城。
“得令!”下面一眾流寇放聲大喊,聲震如雷。
近一萬三千名流寇騎兵,在前面開路而行。飛奔的馬蹄,有如無數根鼓棰敲響大地,出震耳的隆隆聲。
其他流寇步兵,后面緊跟而行,沓沓的腳步聲,混合著盔甲兵器的摩擦與碰撞聲,有一種震懾人心的威力與殺氣。
應該說,高闖王雖然沒讀過書,沒考過試,沒有文化,可是判斷是正確的,志向是高遠的。
后面的追兵,確實人數不多,那是平頭哥的弟弟曹變蛟奉老孫頭之命,帶領小分隊來解嵩縣危機。
如果可以,順便纏住他,等待老孫頭的大部隊剿滅高闖王。
至于說志向高遠嘛,這可不得了,哪像沒有讀過書的?
高闖王知道,他們河南再怎么鬧騰,也就是個草寇。
結局只能是要么在河南開荒,要么去山西刨土,或者去湖廣鉆山溝,能有什么出息?
為此,他制定偉大的戰略目標。
那就是奪取南京。
所以,他會和李自成、張獻忠從河南出發,準備成就大業。
而且,他選擇的路線,和當初的太祖朱重八同志幾乎一模一樣。
那就是攻占滁州,然后從滁州出發,繼而攻下了南京。
這個計劃可行性很高,并非白日做夢。
因為滁州只是個地級市,人不多,兵也不多。
而他們,包括李自成、張獻忠等十幾位頭領,十萬多人,都是戰斗力最強,最能打的隊伍。
他們,已經做好了最正確的路線,樹立了最崇高的理想和目標。
所以,任何擋在他們前面的障礙,高闖王都會強力清除。
而草上飛,只是一粒小沙子,剛好被高闖王拿來立威,提高隊伍凝聚力。
聰明人,一般死得很快啊!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比比皆是。
PS:有老鐵說短小無力又一章,現在改成又粗又長一章了,沒意見吧。
那今后每天兩章,字數和每天三章一樣,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