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
毫不客氣的說,自這一刻起,王守仁簡直就是開掛一般,一路勢如破竹,順風順水。
相比于心即理,知行合一更通俗易懂,完全是字面的意思。
簡簡單單、樸實無華,一旦傳開,便是幾歲的幼童都能理解。
屆時,可以想象,這儒學之光,一種新的思想,將會有多少受眾。
“不錯,不錯的!”
寧遠感慨似的道:“伯安此言,也是令為師……醍醐灌頂啊!”
王守仁忙道:“先生雖未提及知行合一,卻已然身體力行,弟子……慚愧!日后,定當努力鉆研先生的學問。”
寧遠尷尬的笑了笑。
真正慚愧的,是他自己啊。
從當日在朝堂提及格物致知開始,他就一直盼著這一天。
因為滿朝文武都是理論派,大談儒學先賢經典,可實際呢?
一個個五體不勤,固執又死板。
通過知行合一,則直接將方向帶到行動派上面來了。
可以想象,此事,對整個大明來說,那將是質的改變與飛躍。
而這些,歸根結底,王守仁功大莫焉。
他自己,不過是提前將這種思想灌輸給王守仁罷了。
“好了,伯安吶,你且先回去吧,知行合一四個字,可不是說一說那么簡單,沒事的話,多琢磨琢磨。”寧遠一本正經道。
“謹遵先生教誨。”
王守仁起身拜別。
寧遠呆坐椅子上,面色古怪,過了片刻,又嘿嘿的傻笑起來。
沒辦法呀!
收了這么個大佬徒弟,想不流傳千古都難啊!
還有便是,知行合一一出,這大明的天,怕是要變上一變嘍。
“上朝,上朝去!”
寧遠快意而笑,大搖大擺的走了出去。
與此同時,當有人看見王守仁在寧府門前跪拜的景象后,消息立刻如爆炸般,傳播開來。
若只是拜師,倒也算不得什么新鮮事。
可這人是王守仁,堂堂舉人,老爹王華還是成華年間的狀元。
即便要拜師,也應該拜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或者是當朝大佬啊。
然而,都不是!
那王守仁,竟拜了一個半點功名都沒有的武將!
讀書人吶!
與武將走的近一些也就算了,竟還拜師!
臉吶?
不要了嗎?
就這般自甘墮落嗎?
上值的路上,本心事重重的王華得知消息,氣息一頓,險些又暈過去。
他揉了揉額頭,立即命小廝掉頭回轉。
告假!
還當個屁的值啊?
王家,眼看著危在旦夕啦!
而在大殿跟前,文武百官已是齊聚,面色深沉而嚴肅。
就在此間,一道身影晃晃蕩蕩的走來,也不靠近,就站在不遠處,抄著袖,佝僂著身子。
“呀,這天兒,有點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