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明公主感到不可思議,“這輛馬車有多少輪子?”
“不算車頭,共十六輪。”
“車頭又是什么?”
“在下不知詳情,只知有水有煤,就能讓它往前跑,氣力極大,耐力極大。”
有原始版蒸汽耕機,原始版貨車自然也就誕生了。
橡膠綁輪子是張新給的思路。
雖說速度慢,時速二十公里,卻又比馬車好用很多。
南方到天津的海量物資,上岸后,皆由三臺蒸機貨車轉運到大都城。
因為后面沒路,再從大都城用馬車、人力轉運到北方支援李魁奇北伐。
事情發展到這里,很多已經不受張新控制,他光榮地成為一顆螺絲釘。
比如蒸汽耕機,后面拖的是二十副鐵犁,后來制作團隊給它加裝四輪車箱,變成原始版貨車。
最近還打算把它改成無堅不摧的戰車。
這些改動離不開錢財、人力、物力支持。
北港大營主官陳明遇收到手下反饋,希望得到支持,進一步對蒸機耕機進行拓展研究。
意識到這些改變會有極積影響,陳明遇寫信給廣州府的師娘陳晴兒請求支持。
收到報告,陳晴兒的輔助團隊先篩選一遍,一致認為值得加大投入。
最后陳晴兒批紅,交給輔助團隊落實執行,給錢、給技術員、給物資。
還比如一直在研究石油提煉物的團隊,把一份報告遞到財務司,建意將一種提煉物發展成武器。
報告中描述這種款武器的優秀性能,易燃是基本屬性,‘黏’是它的特點,沾在皮膚上能把骨頭燒出來。
對戰爭有利的大殺器,重點重金支持。
當然,也會有一些特別的申請報告。
比如一個師炮師,想打造一款手臂捆綁式火槍,藏在袖子里,目的是出奇不意。
這東西在戰場上有什么用呢?
還考慮驗到經費、人手等問題,這個項目被刷掉。
類似這種情況很多。
根據項目不同,大部分負責人把申請材料遞到陳晴兒的財務司。
也有一些偏門項目申請遞直接遞給責任司。
比如有一個負責修路的第三隊技術隊員,他打算以蒸汽機為根基,制造一臺夯土機器。
目前做法是把一塊石碾四周系上繩子,七八個人一起拉動,將石碾高高揚起,然后落下,以此達到夯土目的。
千百年來大家都是這么做的,就是效率太低,他撰寫一份設想報告,交到交通水利司申請成立研發項目。
交通水利司的工作是總攬修路、筑橋、挖渠、筑塘、修水庫。
這是一個龐大部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要管的人很多,還有很多規劃要做。
收到這么一份報告,交通水利司正使發現,這種機器如果被發明出來,修路會快很多,可以節省很多人力和糧食。
必須支持,但水利司自己沒有研發部門,于是拿錢出來,把創意交給工科院去實現。
工科院是張新離開后,陳晴兒設立的衙門,設立初衷就是解決這類問題。
比如農業司、交通水利司、巡捕司等等這些衙門沒有研發能力,又有好的創意,這些都交給工科院去實現。
前提是自己得拿錢出來,發明人也要吃飯,也有家小。
除發明。
還有培養隊員、招兵練兵、內政管理、司法運轉,就像一臺機器上的螺絲和零部件,大家都在做好自己的事情。
以保持機器工作正常,靈活工作,有活力工作。
第三隊隊員魏懷樹也是這臺大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
他服從整體,服從命令,忠于職守,兢兢業業,把包括貞明公主在內的使團成員送到大都城,交給這臺機器的‘方向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