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下午,路鳴都呆呆地坐在書桌前,腦子里混沌一片,傻傻看著桌上潔白的紙張。他知道自己又在犯情緒化的老毛病了,年齡雖然不大,毛病卻不小,一旦情緒低落,就得好半天才能緩過勁來。
其實,袁明珠和那些丫環走得更近,感情更好,但在聽到不幸的消息之后,悲傷了一會兒就平靜了。此刻她穿梭于各個房間,向內宅的丫環噓寒問暖,隨手送給她們一些小禮物,引得她們一個個喜笑顏開。
袁明珠的親和力是路鳴無法相比的,她嘻嘻哈哈的,在別人不知不覺中打探著消息,絲毫不露痕跡。
晚飯的時候,管家來叫路鳴了,說是老爺請他單獨吃飯。天色已經晚了,出了屋子才發現,雨下的還不小,一個年輕的仆人撐著傘在外面候著。每間屋子的屋檐下面都掛著一盞燈籠,照著清亮的石板路面,仿佛置身于幽靜的山野。
管家引領路鳴來到盛有德的書房,餐桌已經擺好了,不過只有兩把椅子,盛有德已經坐在那里。他知道盛有德有胃病,吃的東西偏軟,雖然一向是單獨進餐,但從不回避別人,今天安排在書房吃飯,自然就與其他人隔開了。
路鳴禮節性的欠了欠身體,坐到對面的椅子上,盛有德點點頭,沒有說話。
一會兒仆人們把酒和飯菜端了上來,兩人默默地吃喝著,路鳴當然也不會把自己當客人,跟平時一樣吃喝著。
這是典型的中西混搭建筑,寬敞的書房里燈火通明,壁爐里爐火熊熊,仿佛春天一樣溫暖,可是路鳴還是感覺到有些冷,那是內心深處的寒冷,不是爐火所能驅走的。
“你還年輕,以前的路走的太順了。”盛有德忽然沒頭沒腦來了一句。
路鳴抬起頭,不明白盛有德的話中之意。
“我好像一直沒問過你,為什么要回國,待在美國不好嗎?如果嫌美國不夠好,那就去英國、法國,意大利也行啊。”盛有德盯著他的眼睛問道。
“這個……”路鳴一下子也想不好怎么說了。
美國是好,英國也不錯,法國巴黎作為世界文化之都當然也好,意大利的人文風情也很特別。在國外的五年時間里,他利用假期陸續游歷過不少城市,也動過在某個地方定居的心思,可是最后還是回國了,因為在那些地方他找不到家的感覺。
人的心一旦大了,就再難變小。回國后他在老家湖州做了短暫逗留,便起身到了上海,在繁雜混亂畸形繁榮的上海灘,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奮斗方向,想為這個社會的安寧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盛有德盯著路鳴的眼睛,等著他回答問題。
“國外的生活條件是比國內好,可是那里不是家,人總像是浮在那里。”路鳴簡單回答道。
“嗯,很好,那我就放心了。”盛有德低下頭開始吃東西,不說話了。
路鳴愣神了一會,不明白盛有德為何此時問他這個問題。
他回國后盛有德從沒問過他留學的情況,更多的是問他家鄉的情況,還有在上海的情況,好像他從未留學過一樣。今天卻一反常態,跟他討論起人生目標來了。
“戀家的人起碼有一點是好的,不會忘了自己的祖宗、自己的根啊。”盛有德感嘆道。
路鳴啞然失笑。他這算戀家嗎?真要守住自己的根,他應該待在湖州老家,聽媽媽的話,早早娶妻,生一大堆孩子,守著祖上的家業,扮演好由路家大少爺慢慢轉變為路老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