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對于普魯士,奧地利不成功的入侵,卻是換來了德意志邦聯內部成員的輿論猛烈攻擊。
可謂是臭名遠揚。
歐洲各國都瞪大眼睛的看著德意志邦聯內部詭異局勢發展。
雖然英國外交部多次發表了呼吁普魯士和奧地利冷靜,不要破壞德意志內不平衡,但是兩國現在哪里會聽。
在6月10日奧地利看到普魯士只用十萬軍人,付出不到一萬士兵的代價,半月就拿下了漢諾威的情況下,于是約瑟夫一世不服輸的性格下,奧地利利用人海戰術,出超過20萬的軍隊,向薩克森出動,終于在6月20日攻下薩克森王國。
勇士超過4個星期,兵力更是在超過普魯士入侵漢諾威時的10萬的一倍,達到20萬人。
而薩克森其實在軍事力量和綜合國力等方面,都落后漢諾威王國情況下,因此奧地利的戰斗力在普魯士的珠玉在前,顯得頗為遜色。
普魯士和奧地利在完成各自戰爭后,兩國在6月25日于柏林維也納條約,條約規定普魯士兼并漢諾威王國,并于7月1日正式兼并漢諾威,至此從1814年漢諾威升為王國后,到1865年被普魯士兼并,漢諾威王國共5位國王,總共51年。
而薩克森王國普魯士在這個條約中,也被普魯士承認為奧地利兼并領土,不過普魯士建議奧地利的兼并日期在8月1日開始。
奧地利精盡管奇怪普魯士提出的要求莫名其妙,但還是同意了這個日期書友們可以猜猜普魯士的用意
漢諾威王國被兼并后,格奧爾格五世從未放棄過王位,也沒有承認普魯士的任何行為。
他在普魯士完全占領前,已經在海上逃亡了,目的地是倫敦。
當普魯士跟奧地利簽訂條約的時候,他在倫敦呼吁歐洲其他大國強介入漢諾威王國被普魯士占領的事件。
不過這是徒勞的,因為就連英國這個漢諾威最親密的盟友,都選擇了只是口頭從發出呼吁而已,并沒有要介入的意思,甚至,就連派兵參與的意思都沒有。
這格奧爾格五世頓時真正冷意襲來,才發現現實的殘酷。
而薩克森的王室也是如此。
不過薩克森王室卻是逃到了巴黎。
隨著兩個王室曾成員的逃亡,兩個中等國家就此滅亡,這讓各國終于體會到了,大國之所以叫做大國,歐洲六大強國之所以稱呼列強,并非僅僅因為維也納會議后各國給與的,而是全面國力的展現。
就跟后世的五大常ren理事國一樣,不單單是只有否決權,他們的歷史和現實中的能力,都冠絕世界,這才是各國底氣所在。
隨著這兩國的倒下,德意志邦聯內部風起云涌。
最令人驚訝的是德意志邦聯內部成員小國開始進入了恐慌。問題在于戰爭一起,各大小國人人感到了大魚吃小魚的游戲似乎開始了,面對普魯士和奧地利露出的野心,德意志的眾多小國又該怎么辦總不能坐以待斃吧,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