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他還呼吁歐洲各國支持奧斯曼帝國鎮壓巴爾干半島的說法,支持沙俄為正義而展開的戰爭行動。
不過英國反駁了這個說法,他們表態這只是沙俄自己為自己的入侵行動找的可笑借口而已。
“一個強盜偷盜竊別人的食物,卻表示他只是為了防止該食物的原主人怕吃多了食物撐死,這個理由非常可笑。
我在倫敦呼吁圣彼得堡的統治者們,馬上停下入侵奧斯曼帝國的步伐,之后和平的進行談判,解決兩國的糾紛,這就是大英帝國目前的態度。
我們的地中海艦隊目前早已在黑海進行巡邏,只要倫敦一聲令下,就可以馬上加入任何的挑戰般的戰斗模式。希望各國尊重大英帝國,不要把我們的想法棄之不顧。”
不過當英國外交部發言人剛說完,歐洲正看著他的比喻而感覺有趣的時候,巴爾干半島的局勢卻是沒有朝著他們的想法前進。
1865年8月10日,沙俄帝國完全占領了羅馬尼亞,并在當地反對派的支持下,宣布兼并為沙俄帝國領土,跟摩爾達維亞、比薩拉比亞成為沙俄帝國旗下的三大公國。
之前反對奧斯曼帝國的反對派人士成立了臨時政府。
與此同行,136名土耳其軍官駐守保加利亞在8月11日當天被殘酷的殺,這激起了奧斯曼帝國的兇殘報復。
局勢急轉,于是在歐洲各國的目瞪口呆下,1865年8月15日,臭名昭著的“保加利亞大恐怖”中有超過20000名保加利亞人唄奧斯曼帝國的報復行動中遭到屠殺。
這起事件被歐洲廣泛的報紙報道,歐洲各國都傻眼了。
在圣彼得堡,亞歷山大二世趁機譴責奧斯曼帝國,并對英國和奧地利等大國作出呼吁,要求這些國家不要在支持暴zheng的奧斯曼帝國政統治,而是應該站到正義的沙俄帝國一邊。
普魯士帝國這時候也是適時的站了出來,表示無法相信這是真的,并表態會對奧斯曼帝國進行制裁,具體什么制裁,又怎么進行,柏林并沒有說清楚。
但是柏林的這個態度,卻是起到了跟風作用。
荷蘭王國、瑞典王國、丹麥王國等都宣布了對奧斯曼帝國進行制裁,之后,西班牙以及意大利葡萄牙等也加入了這個隊伍。
見這么多的國家組成譴責隊伍中,倫敦最終轉變態度,也無奈的加入了。
在倫敦,外交大臣羅素怒斥道“奧斯曼人只有一種方式方能夠洗刷對他們的痛罵,那就是洗刷他們自己,呼吁君士坦丁堡不要在作出對平民的傷害事件”
高高的提起,輕輕地放下。
“這就是英國的態度。
很多國家都明白英國的用意,而這也時奧斯曼帝國有恃無恐的原因,因為英國需要奧斯曼帝國幫助英國把守住黑海與地中海通道,還有巴爾干半島的南方,防止沙俄帝國從這里突破。而蘇伊士運河也是在奧斯曼帝國不反對并支持英國的統治下,英國才得以維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