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遠東的大清聽到這個消息歡聲一片,慶祝這個發動對他們侵略戰爭的人終于進入阿鼻地獄。
而歐洲各國卻是心思復雜。
1830年1851年三度任英國外交大臣,1852年1855年為內政大臣。1856年至1866年兩次任英國首相。
他在英國可謂名氣擎天,歐洲政壇的大佬。
不過他也是疑歐派,他是沙俄帝國為英國恩恩恩在中亞和遠東的主要敵人,為了和沙俄爭霸,他主張維持奧斯曼帝國的完整,1853年故意挑起克里米亞戰爭,借用法國和奧斯曼來削弱沙俄。
他還視法蘭西在希臘、埃及、伊比利亞半島和地中海的主要競爭者,因此英國極力支持撒丁王國壯大同意亞平寧半島成為意大利王國,以便對付法蘭西帝國
在普奧對丹麥戰爭中,很多人以為他反對普魯士,其實那是錯的。
其實他是極力支持普魯士,指望普魯士壯大成為法蘭西和沙俄的勁敵,以維持歐洲的均勢。
在遠東,發動了侵略大清的鴉ian戰爭,幫助清朝鎮壓天g天國,并殘酷的鎮壓次印度大陸中的印度民族大起義。
插手米利堅內戰,支持南方的奴隸主,原本因為遭到英國工人的反對,久久未敢出兵干涉,最終雖然獲得授權,可是兵敗北美卻是令他的威信受損,再加上南非的兵敗,使得他在英國歷史上的首相中,被英國人定位為中等偏上而已。
不過這是英國而已。
帕默斯頓子爵的英國繼承首相的位置,原本應該是由輝格黨第二領袖羅素來繼承的額,可是因為羅素隨著帕默斯頓子爵的離世,竟然產生了退休的想法。出乎眾人意料的額,他在輝格黨內部表明不會接手這個位置,最終這個只剩下7個月不到的首相寶座落到了財政大臣克萊斯頓的頭上。
帕默斯頓子爵這位壓著歐洲各國政壇眾人30年的強人離開人世,英國首相易位。
于是原本一潭死水的歐洲政壇再次變成了活水。
首先,在海牙進行的巴拉圭和巴西談判被拿破侖三世叫停了,法蘭西帝國開始源源不斷的向巴拉圭運送軍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準備以硬實力來打壓巴西。
葡萄牙見此,自然不敢示弱了,自己比不上,但是還有盟友的,葡萄牙自然開始展開外交密集訪問,意大利和英國都是葡萄牙重點攻勢的方向。
不過英國那邊,對葡萄牙的請求對抗法蘭西卻是似乎出現了遲疑,這令路易斯一世不滿。
正是這個遲疑,令拿破侖三世以為看破了英國英國不想摻和進來,所以拿破侖三世竟然拋出了一萬士兵從烏拉圭南部的馬爾多納多登陸了,打折的名號是巴拉圭支持的白黨,也是法蘭西認可的政府,法蘭西支持該黨為烏拉圭合法政府執行者。
佩德羅二世自然不甘心了,而前線的兵卒更是不滿法蘭西的耀武揚威,于是局勢幾乎就要一觸即發。
巴拉圭的洛佩斯總統更是再次向阿根廷提出國境要求,這次米特雷總統出乎意料的答應了。
這令局勢更加撲朔迷離。
阿根廷,這次打的是什么主意,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