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8月16日,有著世界影響力的阿姆斯特丹和平研究所的最新世界和平研究報告在這一天出爐了,一經出現就在17日世界各大報紙立時轉載。
這份報告引來了巨大的轟動。
這份報告指出,歐美各國現在發生的戰爭伊始到現在,不管是從前幾年的普丹戰爭還是普奧戰爭,又或者是非洲殖民大戰、巴爾干半島戰爭、北美戰爭等等,一系列戰爭的背后,都有武供應器商的身影,文中還以英國為例,英國在非洲南部發動了戰爭,本土武器供應商頓時賺了個滿缽,可是死去的戰爭士兵卻是永遠埋在了南非土地上。
隨著南非戰爭結束后,英國一時間進入了沒有戰爭的平靜,可是武器商其然不甘,畢竟是去了武器市場,因此最終武器商推動了巴爾干半島的戰爭和參戰北美,有這兩個地方來填補失去的南非市場
甚至,在歐洲本土和世界,新的市場被這些各國的武器商正在開發中,該報告解釋說正在推動新的戰爭形成。
該報道作者、該研究所第一研究員羅比奧以奧斯曼帝國和沙俄帝之間的戰爭英國參戰原因不只是僅僅沙俄帝國入侵巴爾干半島的原因英國的影響力被壓縮,甚至擔心沙俄帝國南下進入地中海,該報告指出這只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君士坦丁堡就在那里橫擋著沙俄南下,除非是沙俄帝國真的滅掉擁有兩千萬以上的奧斯曼帝國,要不然很難想象沙俄帝國能夠進入得了地中海。
因此諸多因素交織的結果,主要出了大國的地緣政治競爭外,尤其是英國和沙俄帝國角逐巴爾干半島的影響力角力,而角力的背后更是有軍火商的身影。
英國海軍是英火商的主角,但是陸軍自然不愿意只做小角色,因此陸軍裝備的軍火商是這輪推動戰爭的推手。
以點蓋面,這份報告的專家顧忌,每年全球的軍備貿易接近了5000萬英鎊125億荷蘭盾,報告說,過去五年指的是1861年1865年歐洲和美洲仍然是主要武器購買主力,近東的奧斯曼帝國和遠東的暹羅帝國等也算是個不錯的參與者,就連波斯帝國也是不是選擇加入成為武器購買方。
米利堅聯邦國、米利堅聯盟國、普魯士王國、大英帝國、沙俄帝國、奧地利帝國后來的奧匈帝國成為了全球武器六大購買國家和地區。
甚至壓過沒多少大戰排在第七的法蘭西帝國。
隨后則是第八到第十的是荷蘭王國、葡萄牙王國、奧斯曼帝國。
第11位至20位則是阿根廷王國、西班牙王國、意大利王國、丹麥王國、瑞典王國、巴西帝國、暹羅王國、希臘王國、哥倫比亞、委內瑞拉。
之后第21第27位則是比利時王國、波斯帝國、緬dian、巴拉圭、智利、厄瓜多爾、ri本等國
沒錯,這個時候ri本才開始對外開放沒多久,甚至都在學習暹羅王國即后來的泰國、老撾、柬埔寨的前身的對外交好政策,也算是摸著石頭過河吧,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隨著現在開始推動的明治維新,這個如今貧窮且保守的國家,竟然之后一發不可收拾,短短的半個世紀,就成為遠東的強國,并且1905年之后隨著在遠東打敗沙俄帝國,轟動歐美,成為世界爭霸上的一個重量級選手玩家,這是歷史,也是后話。
這五年前六大武器購買國家證據了全球武器購買的55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