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的,他和皮爾森正式的進入工作的關系,而經過幾年的沉淀,他也懂得了這只是皮爾森玩政治的一種手法而已。
他不僅把一個冒犯他的人,變成了聽他調遣的男仆,而且,阿爾杰.羅本現在看看自己的身份,可以自豪又略帶譏諷的說,皮爾森把自己招募加養成了他手下的一員大將。
三年來的相處,阿爾杰.羅本對皮爾森了解的更多。
皮爾森的個人交往方式:在沒有準備好彈藥之前,絕對不要拿起槍炮。
他可以為了一件事情琢磨上幾天幾夜,仔細的研究任何能夠想象到的風險。
能夠說動別人的因素在內,一旦準備好了,那么,他就會裝作剛好的遇見對方,對方根本上就不知道是什么擊中了他,只要他使用這一招,羅本發現基本沒有不被擊中的。
他親身經歷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今年一月剛被國王威廉四世派駐普魯士這邊的時候,普魯士一家媒體《柏林日報》的記者。
這名記者被派來報道有關荷蘭變換大使人選的焦點,因此來探聽荷蘭大使館的諸多國際問題,反正能夠問題寫出來的話,足以壓死一個人。
不過此人搞的是突襲到訪,為的是讓皮爾森這名荷蘭外交界當紅新星出丑。
可惜他錯了,而且錯得離譜,太低估了皮爾森的應變能力。
這名報社記者正在皮爾森的辦公室外等候他,等皮爾森出現后,也表明了來意,想看皮爾森的丑態。
不過皮爾森卻是直接一把抓住他的手臂,把他拉進了辦公室內,并親和加熱情的道:“你來了,我一直都在找你。我想告訴你,你是我見過最了解這里情況的記者,如果不是我,荷蘭和普魯士絕對會因此而產生了巨大的損失,俾斯麥首相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在普魯士那么快的就得心應手,甚至......”
羅本看著那記者一臉不可置信的表情,他也有些不可思議的,不知道皮爾森扯這些干什么,因為他記得,這記者是第一次來到這里,荷蘭大使館也是第一次跟這份報紙打交道啊。
皮爾森一邊做著他的長篇大論,一邊拿出一張白凈的紙條,在上面認真的又涂又畫,似乎很重要似的,過了片刻,在間歇期間,羅本被叫過去并把紙條交給了他。
于是羅本不明所以的拿著紙條走出了辦公室,這才打開紙條一看,上面只有兩句話:“我在跟誰在說話?趕緊幫我把他來的目的和用心背景給我送過來,快”
羅本驚呆了,竟然還能這樣操作?
當羅本在一個小時后再次進去把紙條交給他后,皮爾森對這名記者的工作、他的記者生涯才華、以及他如今的工作進度都作出了一番出乎預料的贊揚,并對他作出就像當年對他那樣的誠實忠告,羅本聽后,突然間覺得,世界果然太驚奇了,這種人也有。
不管是當時還是以后的歲月里,皮爾森的成功秘密一次次的在他面前展現,但是卻不是一般人能夠學會的,他就像懷有一雙珠寶商的眼睛,可以看穿別人的自我一樣。
羅本從此臣服在其手下,三年來,受益匪淺。
半個小時過后,皮爾森終于從馬車上下來,于是,在大使館大門外守候多時的阿爾杰.羅本,迎上去,道:“皮爾森大使,俾斯麥和威廉一世正在柏林王宮等候您多時了,要不要現在進宮朝見他們?”
皮爾森不以為意的拍了拍羅本的肩膀,正當羅本以后皮爾森答應的時候,皮爾森卻是直接向大門口內走去,獨留下一句令他驚呆的話。
“既然等了半小時了,那么就讓他們在等半小時又如何?先晾他們一涼吧,我要先進去吃點東西,墊下肚子先”
“雖然我知道不會順利,但是這把東道主的國王和首相都撂倒一邊,這好嗎?”阿爾杰.羅本苦笑道,搖了搖頭,快步的跟了上去。
(ps:為了給威廉四世抬高逼格,只能給他手下的人盡量往上提上一提,而皮爾森這個角色,就是用來輔助威廉四世升高地位用的,喜歡這個角色的,大家請投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