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身邊的王玄策看著閣川驛,也道:“臣少年時游歷天下,也曾到過謂為蜀地天險的劍閣,若單以險峻來看,這閣川驛是絲毫不在劍閣之下,甚至是尤有過之。”
劍閣雖險,但畢竟只是在山地之上,但這閣川驛卻是在高原之上,比起攻劍閣,攻閣川驛要面臨的困難會多得多,光是體力這一關就是個大問題。
李恪指著閣川驛,對蘇定方問道:“雄關當前,定方可有破敵的良策?”
其實關于閣川驛,其實蘇定方是一早在研究吐蕃地圖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的,關于此城蘇定方也早有思量。
蘇定方回道:“此城據有天險,強攻不易,若是強攻,就算攻下了也絕對是損兵折將。現在最好的法子是先以主力佯裝攻城,吸引吐蕃軍的注意,而后以偏師另尋小徑,以期能繞襲閣川驛,兩面夾擊,如此可破。”
李恪笑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是當年藥師公北征突厥時奇襲鐵山的法子,定方不愧是藥師公的弟子,對藥師公的用兵之道倒是熟稔在心。”
蘇定方拱手道:“末將生搬硬套,叫陛下見笑了。”
李恪擺了擺手道:“朕以為你說的很是恰當,如此要塞當前,是斷無強攻的可能的,你的想法和朕的一樣,只能智取。”
王玄策聽著李恪的話,點了點頭,但還是有些擔憂道:“這閣川驛是只能智取,但只看著兩側雪山,高聳入云,只怕是難行非常,想要在這里面找出一條山路來談何容易,只怕比起當年衛國公奇襲惡陽嶺還要難上許多。”
當初李靖奇襲惡陽嶺,那是早知有這么個地方,算是有的放矢,雖然艱難,但總歸有個去處,可現在唐軍要做的是大海撈針,在這茫茫雪山中尋找能夠繞過閣川驛的小徑,自然更加艱難了。
李恪道:“這雪山連綿無際,好似汪洋大海,若是不識情況的人在這里面尋路,不止是尋不著,甚至會有性命之憂。”
王玄策問道:“那陛下有何打算?”
李恪想了想,回道:“此地曾是蘇毗所有,想必也有許多蘇毗人是自此地遷出的,你即刻命人在此間至大速水一代尋覓以往曾生活于此的山民,許以重利,由他們帶路,興許能有所獲。”
李恪他們雖然人多,但都是外人,就算是將再多的人馬投入這尋路當中,也未必比得上幾個識路的山民,若是由他們來帶路,自然會便利上許多,至少可以保證性命。
蘇定方聞言,應道:“既如此,那自明日起,末將便一面命人進山尋路,一面命人在城外架設哨塔,以做攻城之狀,麻痹城中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