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趙氏族譜》只需要匹配顏色對應的修復紙,拆書后填補那十幾二十張蟲蛀、祛除污損異物即可,如果當真很重要,容不得半點閃失,我建議去南淮市圖書館的古籍區。”
洛書并非在說氣話,古籍修復已經不是純靠手藝的行當了,需要高科技輔助。
比如市圖書館古籍區,有條件使用顯微鏡觀察紙頁掉落粉末,判斷纖維脆弱程度。
類似科學運用,大大提升修復成功率。
“不用,不用。”客人連連擺手,“小兄弟別介意,我多問問而已,能補個八九不離十就成。”
客人的要求很基礎,將破洞補上,霉變污損部分祛除即可。
“那沒問題,價錢方面,我就按…”
“小兄弟。”
洛書正估算著收費,客人突然湊近,壓低聲音,“你可以加固字跡、給字跡接筆,但千萬不能給畫接筆!”
“呃,哦…。”
所謂接筆,就是在修補殘缺破洞后,將缺失的筆觸接上。
比如某個字少了一撇、一束、一折鉤之類,手工添加。
至于給畫接筆,即便有技術,也得花時間感悟意境和神韻,耗時可海了去…
“哈哈哈,那就好,這是一半的酬勞。”
沒等洛書報價,客人將一沓鈔票塞入洛書懷里,“修復得好了,還有另一半,不過,時間方面…?”
“你要緊湊的話,半個月吧,不急就等一個月。”
“怎么差這么多?”
“壓書。”
古籍修復后大多要用壓書機壓平,普通的薄紙壓一兩天即可,有的貴重古籍得保持壓書兩三個月。
但那是真古書,算較為特別的例子。
《趙氏族譜》不屬于啥名貴古物,修復部分也少,洛書估摸著修復三五天,壓書壓一周,壓個差不多平就行。
“不用壓。”聽完解釋,客人擺擺手,“修好給我,三天行嗎?”
“有點趕。”
又是一沓鈔票塞進洛書懷里。
“還趕不趕?”
“不趕了…”
“很好。”
依舊掛著老實巴交的笑臉,客人拿著收款票據離開繕典閣。
抓著大把鈔票,洛書很快回神,將錢收起。
剛才的客人絕非表面上那么友善,包括《趙氏族譜》在內,大有門道。
不能接筆畫畫的要求還正常,這大筆給錢和加緊需求的行為就很特別了,族譜又不急用。
有問題又怎么樣呢?
繕典閣不是官方大機構,和坊間淘換古董的鬼市一樣有規矩:不問來路
修復古籍、拓本、字畫不問來路,否則就是自斷生路。
現如今,哪有幾個人來修復舊書,洛書兩三個月可能才遇上個客人。
能拿到小店修復的,大抵不是值錢玩意兒,收費上不去,更別想開張吃半年。
若非舍不得家里傳下來的手藝,洛書估計早把這店改了賣雞公煲、黃燜雞啥的,否則遲早餓死。
清點收入袋中的兩沓鈔票,共計2萬b。
平日里幫街坊鄰居修修普通舊書,收個幾百、小幾千b差不多了。
不過,洛書心里清楚,這書里頭另有玄機。
其中兩頁紙和其他書頁紙質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