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唇槍舌劍
代勇森一直指望著閔正元能個出面幫忙,但他哪里知道開封府的情況,亦或者說整個河南的形勢都很微妙。于成龍也好,閔正元也罷,他們也有自己的考慮。當流寇肆虐中原的時候,朝廷沒怎么管,大有拋棄于成龍和閔正元的架勢,這二人為了自己考慮,不得不想些別的辦法。
眼下跟鐵墨交好,遠比得罪他要好得多,閔正元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跟鐵墨唱反調,更何況代勇森的罪名完全不是誣陷。閔正元不發話,開封府其他官員也不會當出頭鳥,就這樣代勇森一邊呼叫,一邊被幾名士兵惡狠狠地拖出了知府衙門。這一幕真的很可笑,大明朝哪個監軍到了地方不是待遇優厚,吃香喝辣的,唯有代勇森,堂堂禮部主事履任地方擔任監軍,剛到地方就被安上罪名鎖了。
閔正元眉頭深鎖,心中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輕舉妄動。朝廷派遣監軍的時候,許多人就有了想法,但是閔正元思慮良久,還是決定靜觀其變,甚至沒有派人去城門迎著代勇森。代勇森以為是開封府官員不知抵達時日,實際上一切都是閔正元刻意為之。果不其然,這鐵督師可不是軟柿子,朝廷不給他面子,反手就給朝廷送了份大禮,堂堂監軍,說拿下就拿下。
內閣某些人也是拎不清,人家鐵督師麾下精銳邊軍可都是一手拉扯起來的,從軍餉到軍械,朝廷沒出過一分銀子,末了,人家剿匪,朝廷還一副不信任的架勢,給人家派監軍。人家用得著你來管么那些軍中將領肯定會鬧事的,只是沒想到鐵督師竟然親自下的令。
如今流寇高迎祥遠遁,開封府太平了許多,各處官員的心思也活絡了許多。開封府看似是閔正元管著,可實際上各方官員都通著關系呢,不免冒出些想法。閔正元不希望手底下的人有太多的分歧,更何況出了代勇森這檔子事情,他思索了一會兒,轉過頭看向眾人,“諸位同僚,今日本官啰嗦兩句,剛才的情況大家也看到了,代大人的事情,不是我們能管的。但凡有人問起,只有四個字,依法辦事。本官知道大家都想博個好前程,本官不是要擋大家的路,只是想告訴大家,流寇雖然走了,但并沒有被剿滅。流寇高迎祥所部退走湖廣,不會真的有人覺得高迎祥那些流寇會一直待在那片化外之地吧”
閔正元雙目一凜,話不種,落在這些官員耳朵里,卻猶如鐘鳴,振聾發聵。隨著流寇退出中原,大家的心思自然會多,畢竟想要往上爬,就得找好后臺嘛。如今一想還真有些心急了,一旦高迎祥那些流寇再來中原,到時候勢必又是一片狼藉,到時候靠誰把鐵督師得罪透了,到那時再剿匪,以鐵督師的性子,會不算舊賬
這次流寇肆虐開封府,大家頭上的烏紗帽還能穩穩地戴著,那可多虧了鐵督師出面,否則從閔正元到下邊吏員,總有幾個人得被問罪。眼下內閣要借機生事,如果站錯了隊,鐵督師暫時是沒辦法,但以后就說不準了。
很快,有幾名官員臉色變了變,沖著閔正元拱了拱手,雖然大家都是表面寒暄感謝,但眼中神色,還是說明他們心中無比后怕。
在閔正元的敲打下,開封府官員上下一體,口風出奇的一致。代勇森沒捉拿一事,開封府官員閉口不談。其實不談,已經是跟內閣唱反調了。第二天巳時,城南校場人山人海,晉北邊軍列著整齊的方陣,將一處高臺圍了起來,高臺之上,跪著一個瑟瑟發抖的男子。
面對千軍萬馬,旁邊是一名持刀壯漢,代勇森何時見過這種場面,剛一上臺,心中所有的驕傲全部被打散了,什么文人的傲骨,什么尊嚴,全都不重要了。他渾身發軟,竟有些爬不起來,沖著旁不遠處的周定山呼喊道“周將軍,求求你,代某知道錯了,求求你跟鐵督師說一聲,饒了代某吧,代某這就回京”
周定山嘴角一翹,不無輕蔑的冷笑道“代大人,我看你還沒搞清楚狀況啊,這不是私人恩怨,不是督師一定要殺你,而是你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督師不得已才殺人,以正國法。”
代勇森面色蒼白,一下子癱在了地上,此時心中除了后悔還是后悔,怎么當初就鬼使神差的覺得這個是肥差呢怪不得出京的時候,兵部尚書侯大人的眼神那般怪異,看來朝中那些人早就猜到會有此一幕了啊。瀕臨死亡,代勇森最恨的竟然不是鐵墨,而是點名讓他來履任監軍的錢謙益。
明知道此行會有危險,為何不出言提醒兩句,但凡知道一點境況,他代某人低調一點,來到開封之后先去鐵督師那里拜訪一番,闡明態度,表示以后不隨軍,不管事,或許這條命還是能留住的。恨啊,經營了幾十年,到頭來竟然是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