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元笑了笑,搖搖頭“李先生說笑了,猜中先生身份并不困難,且不說先生器宇軒昂,氣質不凡,單單是這七尺個頭兒,便是海內少有的。”
李明勛笑了笑“李大人客氣了。”
二人在堂下相對而坐,李明勛見李一元面帶愁容,問道“李大人北上之行不順,沈大人可有定策呢”
李一元微微搖頭“先生與家師都知此行不會有結果,倒是在下一廂情愿了。”
說著,李一元從懷中拿出一封塘報,放在了李明勛面前,李明勛拿起一看,上面都是朝鮮的最近發生的政局變動,除了金自點升了右議政之外,朝鮮內部的最大變動就是在于咸鏡道了,青原君沈器遠以左議政之尊督師咸鏡道,總攬咸鏡道一切軍政大權,專司北境戰事,與之相配的還有許多任命,部分官將被送到沈器遠麾下任職,而這些人都是沈器遠的親近之人,不是族中子弟就是有師徒名分。
而咸鏡道的消息還有許多,沈器遠向漢京請餉兩百萬兩,要求擴軍備戰,水陸三軍要達五萬人,要在咸鏡道修建船廠,擴建水師,增加戰船,還要求將咸鏡道的官營土地分給營中士兵。
如此林林總總,足以說明,沈器遠這是要割據一方了,他已經控制了朝鮮八道之一的咸鏡道的軍政大權,控制了咸鏡道的財政,雖然請餉沒有得到完全滿足,但也獲得了征兵和募餉的權力。
“這這也太順利了吧。”李明勛有些無法相信,自古割據一方都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除非國家勢微,但如今朝鮮國內穩定,沈器遠就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從一方大員到割據藩鎮的轉變,著實有些說不過去。
“金自點急于上位,王上也選擇默認。”李一元低聲說道。
李明勛擺擺手,他對朝鮮內部的斗爭和權力分配并不感興趣,說白了,沈器遠的割據行為對自己非常有利,這意味著海參崴附近最大的威脅已經解除,而雙方可以進行更深入的合作,咸鏡道需要社團鐵、鹽巴等軍需生活物資,而沈器遠控制下的地盤和人口也可以為社團在北方的擴張保障。
李明勛之所以愿意看到這個局面,并且有意推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團在奴兒干都司的發展遇到了難以解決的瓶頸缺人。
今年年初,永寧城的宋老七送來的報告中顯示,社團在北地直接控制下的人口在兩萬人左右,接受貿易和親藩體系的人口則達到了十萬,但是要知道,這些人口散落在了數百萬平方公里,且交通不便的巨大土地之中,即便是直接控制的人口,因為分割太散而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北地的金屬礦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
雖然開春之后,宋老七準備大規模的征服行動,通過征討部落獲得勞動力,但那片區域征服的效率也很低,大量的時間花費在進軍之中,如果敵對部落發生遷徙,往往忙活幾個月而沒有收獲,即便是征服行動一切順利,也無法為礦山足夠的勞動力。
要想獲得充足的勞動力,必須就近獲得人口,社團如今與日本處于安靜的貿易狀態,日本又是閉關鎖國,大量移民肯定不妥,而周邊只有朝鮮擁有這個能力了,而在朝鮮多一個實力派的盟友可以加速這個過程,除了移民,李明勛還有了借雞生蛋的想法。
簡單說,沈器遠有人但是缺錢,而李明勛有錢但是缺人,兩者可以很好的互補。
李一元說道“恩師說過,若我等自己擴軍備戰,軍餉需自籌,咸鏡道乃是窮困之所在,銀錢之事還是要多多請教李先生。”
李明勛微微一笑說道“沈大人倒是了解我,若論縱橫捭闔,我不及沈大人萬一,若是貨殖之道,我倒是頗有辦法。”
說著,李明勛拿出一幅地圖,展現在了李一元的面前,出乎李一元的預料,那地圖竟然展示的是咸鏡北道北段的位置與清國境內一部分,大部分位于圖們江兩岸,其中部落、山村標注的非常清晰準確,李明勛的手指定在了圖們江南岸朝鮮一側的位置。
“咸鏡道乃是苦寒之地,若是屯田養兵,怕是三年五載也不見效,但高山峽谷之間蘊含著大量的礦藏,只要開采出來,便是巨大財富。而這個位置,有一座銅山”李明勛肯定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