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拉斐爾也面臨抉擇,圣帕德羅號還沒有修復,意味著艦隊缺少一艘主力艦,而留在圣帕德羅號旁邊沙灘的貨物也需要保護,最終,拉斐爾選擇主動進攻,他很清楚,西班牙在馬里亞納群島一帶公開的據點之后關島的圓堡,敵人肯定要進攻那里,自己就可以突襲敵人的錨泊地,無論成功失敗,都可以把敵艦隊引開,而兩艘武裝商船則負責保護羅塔島海域,堅持到圣帕德羅號修理完畢。
但是事從一開始就超出了拉斐爾的預料,還未曾看到關島,就遭遇了敵艦隊的偵查船,而當看到敵人主力艦隊的時候,拉斐爾有些猶豫了,那支艦隊擁有三艘重炮艦,而己方能與之火力媲美的之后馬尼拉支援來的圣伊德方索號,艾斯特號只有一層火炮甲板,裝配有二十門十八磅炮,上層甲板則是十二門八磅炮,這種火炮在有效程內根本無法擊穿重炮艦的防御,至于前后各兩門的火炮,在戰列線炮戰之中幾乎無用。
雖然火力弱一些,拉斐爾認為憑借自己的指揮和巡航艦遠超主力艦的敏捷,不怕與重炮艦一戰,但是艦隊中的伊博利托號就有些力不從心了,這艘馬尼拉大帆船論噸位是敵我雙方艦隊中最重的一艘,但是其臃腫肥碩的船讓cao作起來極為不靈便,更重要的是馬尼拉大帆船的火力,伊博利托號沒有火炮甲板,只在上甲板布置了二十八門八磅炮,船艏樓有四門側舷炮,船艉樓有六門,都是六磅炮,其余都是船艏火炮和船尾火炮了,這意味著伊博利托號的側舷火力只有十九門八磅或者六磅炮,如果敵艦拉開距離,完全無法擊穿重炮艦的防御,而過于笨重的船讓伊博利托號完全掌握不了航行的主動權。
對此,拉斐爾只能在編隊上想辦法,艾斯特號作為旗艦處于領航位置,圣伊德方索號重炮艦在中間,而伊博利托號在最后,可以獲得更大的轉向空間。
然而,當艦隊相對前進的時候,拉斐爾又發現了另外一個讓他絕望的報,敵艦隊不僅擁有三艘重炮艦,還有兩艘雙桅護衛艦,這兩艘護衛艦雖然火力無法威脅到己方艦隊的安全,但是如果不斷進行擾,也會對艦隊產生掣肘,拉斐爾更擔心的是這兩艘護衛艦在艦隊決戰的時候,前往羅塔島的錨泊地擾。
當然拉斐爾并不知道,社團艦隊擁有十四艘軍艦包括俘獲的菲比號,只是因為遇到突襲,艦隊分為了四部分,白頭鷹號和信天翁號護衛艦參與主力艦隊決戰,夜梟號護衛艦率領四艘通報船繞行突襲錨泊地,兩艘通報船向外偵查尚未回歸,而食猿雕號還在關島撤離陸戰隊。
然而,不管怎樣,雙方已經目視確認,都是騎虎難下,社團求戰心切,西班牙要保護大帆船的錨泊地,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社團主力艦隊此時向東北方向而行,而西班牙艦隊則向西南方向行進,從風向上來說,在東南風的況下,社團占據了絕佳的優勢,此時交戰只有向東西轉向或者交錯兩個選擇,如果雙方戰列線交錯,那么給雙方炮手的開火時機將會很小,這樣打幾天也不會有什么結果,如果有選擇,拉斐爾會選擇這個戰術,但是他很清楚,敵人肯定知道錨泊地所在大體位置,交錯而行,敵艦隊就不會轉向,而是直撲錨泊地,那將是一場災難,但是如果轉向行進,無論向東還是向西,社團都會占據上風向,取得主動權。
因為不知道社團已經有一支分遣艦隊撲向錨泊地,在權衡利弊之后,拉斐爾決定向東轉向,這樣可以帶領雙方艦隊從羅塔島和關島之間的海域通過,讓敵主力艦隊遠離錨泊地,為錨泊地爭取更多的時間讓圣帕德羅號下水參戰。
而李明勛同樣選擇向東轉向,原因很簡單,向東轉向順風順水,占據上風戰位,也能把敵主力艦隊帶離戰場,讓分遣艦隊解決羅塔島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