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個弓箭手本就向前推進,在接到命令之后,他們快步上前,距離岸邊上百米便是停下,根據清軍對抗明軍幾十年的經驗,在這里距離上,三眼銃等火器沒有殺傷力,而鳥銃也打不準,他們可以用輕箭拋射箭雨,射傷那些沒有多少防具的叫花子。
對付明軍的招數拿來對付社團,倒也不是托大,至少眼前的軍隊除了軍陣嚴正些,軍旗不同,倒是和明軍差不多,這也怪不得杜度看不清楚,雖說社團的防具普及率很高,再不濟也有一身棉甲,但是在這寒冬臘月,許多士兵穿著厚重的六斤棉的棉服,寬大的棉服罩住了大半個身子,布料又多是拼接的,越看越像是叫花子。
“敵炮位,齊射”正紅旗的甲喇章京再次大喊道。
弓箭手紛紛后撤頒布,熟練的從箭插里面拔出一個銳利的輕箭,箭尾夾在虎口位置,戴著鹿角扳指的右手扣住弓弦,食指與中指壓迫扳指,左手抬高,鋒銳的箭頭斜刺陰霾的天空,隨著嘎吱嘎吱的聲音,弓弦一點點的拉開,長梢弓的復合弓身不斷作響。
“射”
隨著一聲令下,弓弦震動的嗡鳴之聲響起,樺木箭桿被弓胎積蓄的能力推動出去,在半空之中如靈蛇一般扭曲,很快變得筆直,尾羽平衡了箭矢的震顫,平穩的飛過一段距離之后,劃破空氣,發出銳利的嘯音,嘩啦啦的落下
砰砰砰
四磅炮又是一輪齊射,霰彈飛過之后,只在雜亂的弓箭手陣列擊倒了七八人,但是漫天的箭雨已經落下,炮長一聲悶哼,肩膀吃了一記,插在自己厚重的大衣上,他一把拔出來,看了看,入肉三分
周圍一邊哀鳴,炮手們倒下了五六個,看到對面再次引弓搭箭,炮長命令“撤下去,撤下土丘”
這便是清軍的戰術之一,他們會用輕箭拋射或是火器在遠距離襲擾,讓明軍開火,然后弓箭手趨近,用清軍的弓箭手特有的長弓重箭大量射殺明軍,繼而是甲兵的沖鋒,三板斧掄完了,明軍也就崩潰了,實際上,很多明軍在第二板斧就撐不下去。
清軍的用同樣的戰術對付社團,并非因為信息閉塞,實際上,經過兩年的相互試探,清軍已經知道這個突然出現的對手擁有大量的精良火器,但是眼前的軍隊和他們見識過的明軍實在是太像了,同樣的叫花子風格。
倒不是李明勛不重視軍容,實在是這苦寒之地,完全沒有辦法,在北方作戰的明軍士兵經常穿棉甲,大不了里面的衣服穿厚一點,但這可是遠東,滴水成冰的地方,棉甲里面套衣服也是要凍死的,社團的士兵最喜歡的就是從江南買來的六斤棉的棉服,寬大厚實,最為保暖,即便穿上棉服、皮衣和棉甲,依舊能把破棉服穿上,但是這棉服實在是破舊,很多都是補丁滿身,看起來很是邋遢。
然而,心里不愿意,身體卻誠實,出戰的李明勛早就扔掉了他來寧古塔時候穿的熊皮大衣,也穿上了六斤棉的棉服,整支軍隊都像是叫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