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因為隆武政權在這里成立,這里已經改名為福京,作為隆武政權的政治核心,皇宮之中,隆武天子看過一封書信之后,猛地拍了拍御座,震落了御案上的硯臺和筆墨,惹的墨水四濺,他略顯疲態的臉上也沾染了幾點墨水。
“真是該死,東番竟然選擇了魯王叛逆,他李明勛常以華夏后裔自居,難道看不出何為正統,何為大勢嗎”隆武天子怒吼道。
說著,他又展開信紙,細細的看了一遍,仍舊難以相信,說道“這只是一封私信,算不得什么,這個消息還需要印證”
“陛下,無需如此,老臣以為信中內容定然是真的。”曾櫻侍立在一旁,用平淡的語氣說道。
隆武知道曾櫻對李明勛對東番最為了解,他既然這般說,可信度那就很高了,但是他依舊難以接受這個結果,內心深處一股無名火升騰而起,隆武怒道“那又如何,莫非離了他李明勛,我大明江山就守不住嗎”
這話一出,殿內諸多官將瞬間亂做一團,他們紛紛諫言勸說,雖然各自的理由不盡然相同,但態度都是一樣的,這眼瞧著社團無償援助的十萬石糧食要到港了,這個時候得罪東番做什么,哪有放著到手的糧食不要的。
其實眾人也是心虛,現在的隆武政權既沒有表面上那么強大,也沒有天子說的那么正統,旁額不說,眼前這位天子屬于唐王一脈,距離皇位血統實在是過遠,萬歷皇帝的子孫還有好多在世,他根本沒有登基的資格,好在隆武皇帝一登基就宣稱,自己沒有子嗣,將來會傳位給永明王這一神宗血脈,算是得到了文人們的諒解。
當然,這只是一個手段,隆武登基之后就開始收集高級文官,其中江浙出身占了絕大多數,能得到未淪陷區的大規模承認,這些文官的門生故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現實依舊是非常困難,福建的軍政大權被鄭芝龍一手掌握,雖然隆武有超過弘光的手腕,也是一位能力不錯的天子,在得到士大夫的支持下,從鄭氏手中奪取政權還需要時間,如今隆武朝廷零零散散有十萬兵馬,但是賣官鬻爵和預收賦稅,給文官們發廢紙一樣的寶鈔,糧餉也是支持不住,任何的支持對這個新生的政權都是彌足珍貴的。
殿內爭吵成一團,二十多個大學士相互之間都是不忿,弄的這里像是菜市場一樣,隆武天子已經習慣了這一切,他知道這般爭吵是不會有結果的,抬頭看了看,說道“此事朕還需再思索一番,曾大人留下,諸位先生都去歇息吧。”
在所有的大學士中,曾櫻是炙手可熱的,他對鄭氏有恩,與社團有舊,對大明忠心耿耿,如今最得隆武天子信重。
“曾先生,再無可能讓東番社團歸化了嗎”隆武天子聲音沙啞,極不情愿的問道。
曾櫻聽了這話,雙眼通紅,他身為老臣,見識過崇禎朝的黨爭和弘光的無能,眼前這位天子雖然是疏宗但文韜武略遠勝其他宗室,在這個時候,還有招撫李明勛的心思,雖說是奢望,但總歸能證明他是個臥薪嘗膽的明君。
“陛下,若能實封兩廣之地給李明勛,或許還有幾分可能。”曾櫻訥訥說道,他知道,這根本不可能。
隆武天子嘆息一聲,這個建議他根本不做考量,兩廣實在是太重要了,沒了兩廣,政權就沒有了穩固的后方,如何能行呢
“不管李氏如何跋扈,終究是大明中興之臂助,萬不可被魯逆爭取了去,曾先生可有計較。”隆武懇切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