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古潘。
高鋒站在獨角鯨號的船艉樓,用望遠鏡觀察著登陸場的局勢,這次他帶來了兩個營的陸軍,其中一個營是參加過登萊御虜的新軍營,全是老兵,而另外一個則是今年在臺北新近組建的,但士卒都是從臺北、大本營幾個開拓隊、守備營之中招募來的,武藝嫻熟,器械精良,只是陣列方面稍遜。
登陸艦隊分為護航艦隊和運輸艦隊,李北極的三艘巡航艦和皮龍、泰勒的私掠船組成了護航艦隊,運輸士兵、軍械和補給的運輸船一共有四十艘,其中十二艘是大型的亞哈特船,六艘快速運輸船,其余都是經過歐式舵改造的福船和沙船。
第一波上岸是一個步兵大隊,一共五百人,來源于臺北開拓營,指揮官是臺北守備長官李山,開拓營的裝備與野戰營不同,其中三百人裝配的八尺的長矛,兩百人裝備的是重型火繩槍,還有二十四磅臼炮作為火力支援,之所以派遣他們率先登岸,是因為情報顯示,西班牙人的軍隊之中有一支騎兵。
套上刺刀的火繩槍兵方陣確實擁有了對抗騎兵的能力,但歸根究底還是不如長矛叢林那般有威懾力。
登陸艦隊幾乎每艘船上都有長艇和小艇,全部用來運送登陸部隊,近六十艘小艇和長艇一起輸送,可以保證這個步兵大隊任何裝備可以一波上岸,在海岸線立足。
第一波登陸很順利,李山率領自己的大隊上岸,只看到了一些西班牙人的偵騎在周邊晃動,畢竟登陸點距離榮耀堡至少十公里,西班牙人至少還要跨過兩條河流。
考慮到西班牙人的第一波反擊是騎兵,李山命令士卒列成方陣,火繩槍手在前,長矛手在后,如同刺猬一般,陣型完成,西班牙人的騎兵也是到了。
烏列韋指揮的騎兵看到那刺猬一般的方陣頓時感覺束手無策,他們可不是來拼命的,讓騎兵往長矛叢林上去撞,成功不成功兩說,光是傷亡就無法接受,烏列韋命令騎兵不得靠近,而是用火槍攻擊。
西班牙騎兵用的火槍除了燧發手槍之外,多是簧輪槍和燧發槍,相對于步兵使用的槍械,騎兵用的火槍長度就短了很多,頗有些卡賓槍的意味,但在馬上馳騁,準確率實在是不高,相反,方陣中的火繩槍手不斷用重型火繩槍齊射,敲打著左右馳騁的西班牙騎兵。
烏列韋沒有必死之心,自然無法撼動方陣分毫,登陸依舊在繼續,等到第二個步兵大隊上岸之后,烏列韋就徹底沒有希望了,西班牙步兵用了四個小時趕到戰場,但此時社團已經有三個大隊在岸上,其中一個新軍營的燧發槍大隊,五百人,齊裝滿員,全部是燧發槍,一場大戰在所難免新新電腦版大家收藏后就在新打開,老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后老會打不開的,請牢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