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前線指揮的李山腰挎馬刀在方陣之間巡視著,他把兩個方陣布設在兩翼,燧發槍大隊布設在中央,護住了大片的登陸點,只要再上來一個大隊,就能獲得兵力和火力上的優勢,這場戰役也就穩當了。
一個參謀走了過來,施禮之后高聲傳令“長官命令,前沿進攻,擊潰敵軍”
李山有些遲疑的接過命令,那參謀低聲說道“高長官的意思,進攻要堅決有力,打出陸軍的威風來”
回過頭來的李山看到正在登陸的陸軍,七八艘大沙船直接趁著落潮擱淺在了沙灘上,水手和士兵正一起幫著把穿上的馬匹卸載下來,李山看到這一幕,知道高鋒要讓騎兵上岸,更是明白了高鋒的意圖。
陸軍被海軍壓制了太久了,急需一場巨大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傳令下去,橫陣進攻,長矛手護住兩側,營部負責指揮齊射,我們要二十步齊射,一輪擊破敵陣”李山高聲下達了自己的命令。
三個方陣迅速變換陣型,以燧發槍大隊為核心,向兩翼散開,燧發槍手與火繩槍手排成兩列橫陣,而長矛手則自成小方陣護住了兩翼,李山的營旗來到了中央,戰場安靜片刻之后,厚重的號角聲響起,第一個命令下達
“全隊,上刺刀,持槍,踏步走”
隊列之中響起了嘩啦啦的聲音,兩排火槍兵同時用標準的動作把套筒式刺刀插在了槍口,然后標準的動作雙手握持火槍,刺刀斜指向上,登時,整條陣線一片寒光閃耀,刺刀叢林密密麻麻,席卷開來
李山身邊的鼓手急促的敲擊了四聲鼓聲,有用快步行進的節奏連敲四響,隨即,各個中隊的銅笛和鼓手跟上節奏,所有的士兵開始原地踏步,當第一節的樂曲奏畢,各中隊的旗幟前指,全部士兵踩著鼓點開始邁步,整齊的踏步聲隆隆作響,如同滾滾洪流,向前席卷。
燧發槍手肩并肩,每排二百五十人,卻只有二百米的線列陣,兩翼的重型火繩槍手雖然每排只有一百人,但火繩槍手間距大,拉開了更長的陣線,讓線列陣的長度超過了六百米,九百名火槍手和六百長矛手踏著一樣的步調,近乎一樣的動作,以每分鐘八十米的速度,整齊劃一的向前運動,全軍行進三百米,線列陣依舊筆直如矛。
火炮太重了,沒有碼頭設施支持,一時運送不上來,而西班牙的炮隊也是落在了后面,這注定是一場由火繩槍手決定勝負的戰爭。
烏列韋已經四十五歲了,在歐洲、美洲和亞洲參加了無數的戰爭,對陣過各式各樣的軍隊,但是從來沒有見過社團陸軍這樣的軍隊,他們好像一個個木偶,機械的重復著整齊劃一的動作,鐵盔和紅纓在以相同頻率聳動著,就連他們的刺刀都一樣的平齊,烏列韋的心中沒有把握,他不知道這支敵人是什么樣的,樣子貨還是百戰軍但他很清楚,無論什么軍隊,哪怕只有木矛皮盾的土著軍,只要紀律嚴明陣型嚴整,就不是那么好惹的。
“快讓步兵連隊散開,長矛手到兩翼去,火繩槍手列陣三排,準備齊射,快去”烏列韋傳達著自己的命令,既然敵人直沖沖的撲過來,那么應該散開士兵,發揮火繩槍的火力才是正確的。
線列步兵們依舊以固定的速度靠近,在軍官的刀柄和皮鞭之下,西班牙人也列陣完畢,火繩槍手列陣三排,線列步兵進入到一百五十米左右,第一排火繩槍手就打出了齊射,然后前排射擊之后后退裝彈,中間一排繼續射擊,然后后排裝彈,如此周而復始,輪番射擊。
西班牙士兵訓練有素,齊射打的有條不紊,軍官們總是可以讓士兵打出快速有效的齊射,西班牙火繩槍齊射的聲音震耳欲聾,一百五十米第一輪齊射,線列步兵至少有二十人倒下,被擊中軀干的士兵幾乎無人發出呻吟,直挺挺的倒在地上,被擊中四肢的則抱著殘肢斷體滿地打滾,這就是西班牙重型火繩槍的威力,一旦擊中,近六十克的鉛彈可以撕開任何的防御,淘汰騎士階層的威力克不是吹噓的。
從一百五十米到一百米,齊射進行了三輪,烏列韋對自己軍隊的表現非常滿意,但敵人的動向讓他越來越后怕,鼓聲和笛聲依舊不斷鳴響,敵人那呆板機械的動作好像被時間凝固一樣,他們前進的速度依舊,步伐依舊,甚至連邁出的腿都是一樣的,死去的人倒在地上,后面的人補充到前沿,沒有預想的逃竄,沒有崩潰,他們依舊在前進。
線列步兵進入百米,西班牙步兵的齊射依舊在繼續,但齊射開始變的雜亂,敵人的巋然不動讓士兵承受了很多壓力,特別是那些邦板牙人,有些士兵小聲議論,很多人說敵人并不是人,而是亡靈法師驅趕的亡靈,否則他們為什么會頂著槍口前進
線列步兵靠的越近,西班牙人的齊射反倒威力越發弱了,齊射雜亂無章,后退裝彈與前進齊射之間引發了混亂,齊射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裝彈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