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達成一致,王之仁等皆是摩拳擦掌,朱以海趁著李明勛去吃飯的當頭,把諸將召集起來,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備兵力,水師各部都是出去打糧,實際上,這也是未來魯監國政權得以存續的重要手段,不光是他,民族英雄鄭成功也是靠擄掠百姓的才得以堅持許久,只不過隨著李明勛的加入,他們搶奪的不光是財貨米糧,還有百姓本身了,雖說這有些殺雞取卵,但如今也是顧不得了。
李明勛回到岱山寺的時候,大雄寶殿之中只剩下朱以海一人,他站在佛像之前凝視,久久不語,李明勛知道這位監國殿下有話私下與自己說,他對烏穆微微點頭,烏穆便是守在了門前。
李明勛上前,取了桌前的一炷香,點燃插在了那里,朱以海看到李明勛,嘆息一聲道“還未曾謝過閣下仗義出手,救我妻兒脫困。”
“舉手之勞罷了,當年在山東,我無力阻止東虜攻占兗州,至今仍感覺慚愧。”李明勛盤腿坐在蒲團上,道。
朱以海坐在了李明勛對面,他說道“當年東虜兇狠,在兗州滅我一家,雖說閣下未曾出手相助,但總歸殺了阿巴泰,為我和兄長一家復仇,也是大恩吶。”
李明勛嘆息一聲,他知道朱以海也是苦命人,與滿清有血海深仇,不然也不會堅定抗清到死,而朱以海更是無奈,說道“這段時日,在諸將口中聽聞閣下許多故事,北御韃虜,南征西夷,端的是豪雄之態,我若是有閣下一半本事,也不會落得這份田地了,曾聽聞,毅宗、先帝、唐王皆有招撫閣下之意,但我卻知道,以閣下之胸懷大能,如何是屈居人下之輩呢。”
李明勛聽得這話,更是對朱以海好感大增,這位監國殿下不說能力,胸懷和氣度是有的,算是個開明君王,而是御虜之心堅定,也知變通,倒是個不錯的人,李明勛問道“監國閣下沒有招撫之意嗎”
“以往還存三分僥幸,今日得見,便知無半分可能,怕是我大明一朝,唯有太祖成祖才能讓閣下受驅使。”朱以海微笑說道。
李明勛含笑不語,朱以海道“若將來一日,我得以復國登基,必當與東番約為兄弟之國,互通有無,并立于這天地之間。”
李明勛擺擺手,這話說也就說了,聽也就聽了,當不得真,他說道“那不知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許我窮極一生,也看不得那日光景,不說也罷,與其暢想未來,不如立足今天,監國閣下,你與我都居于東海之濱,往后可以合作的機會有很多,如果再內斗不斷,怕是會被滿清各個擊破啊。”
“今日與閣下共談,正想商議此事,我知閣下與唐王一系也有合作,不知可循今日之例,居中調停,我愿意與閣下、唐王一同御虜。”魯監國誠懇說道。
李明勛微微搖頭,鄭重說道“滿清非你一人之敵,也非朱家一脈之敵,亦不是大明一政權之敵,其入侵的是我中華之地,毀壞的是我華夏文明,荼毒的是我炎黃子孫,天下所有的漢家百姓,文明所屬,都應該聯合起來,共抗滿清我們要建立的不是社團、監國和隆武之間的同盟,而是天下所有御虜志士的陣線,天下所有的人,不論民族,不論宗教,不論政權,不論國別,但凡有御虜之心,便是你我盟友,就應該并列同一陣線,共御滿清
剃發令頒布之前,百姓為朱明而戰,剃發令之后,百姓為華夏而戰。今日發生在東方大陸的一切戰事,早就不是朱明與滿清兩個政權的戰爭,而是民族存亡的爭奪,是文明與野蠻的斗爭,因此,我們要建立一個團結一心的統一陣線,把所有的抗清御虜的力量團結起來,放棄一切成見,暫緩政見不同,只有這樣,才能匯聚一股保衛華夏,保衛文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