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和柳如是原本就有一段過往,李明勛這般撮合,無論成與不成,只要陳子龍把柳如是贖買了,便是一段佳話,對那二人來說,算是破鏡重圓或者舊情難舍,對于李明勛與合眾國而言,那也是籌賞功臣嘛。
無論從法律還是民意上都是能過得去的。
李香君笑吟吟的從李明勛懷中坐起,在李明勛耳邊說道“謝謝老爺,這般為妾身考慮。”
李明勛聳聳肩,拉著李香君擁吻起來,除卻尚未成親的那位正妻公主不言,李明勛已經經歷了兩次政治聯姻,相對于胡攪蠻纏的曾淑儀,李香君雖然也有自己的心思,但知進退,更不會脅迫,因此更得李明勛的歡心。
隨著各個方向的消息不斷傳來,蘇州已經有了些風聲鶴唳的氣氛,很多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大清援軍要到了,這給了一些人異樣的心思,而合眾國在三府的占領軍的開始向鎮江府集結。
如果按照情報顯示,等多鐸率領的援軍趕到,江南便是擁有八萬到十萬清軍,其中滿洲、蒙古、漢軍八旗就占據了將近一半,另外也都是附近各個戰區能打的綠營,顯然,因為聯軍的行動,江南已經是不亞于湖廣的重要戰場了,清軍三分之一的精銳集結而來,即便這場戰爭隨著聯軍的撤退而告終,也是對清廷的一次巨大消耗,至少讓諸多清軍無法休整,耗費了海量的錢糧。
十萬清軍壓境,合眾國軍和明軍之間產生了進軍以來的第一個分歧,那就是開打還是撤退,一開始叫囂著要直取南京光復江南的明軍此時已經知道了自己幾斤幾兩,特別是前線的實權武勛,準備帶著江南所獲的錢糧撤回舟山,而李明勛為首的合眾國軍卻是想打一打。
說白了,清軍的主力是多鐸率領的北方援軍,而聯軍的戰場在長江以南,只要能讓多鐸無法渡過長江,那這五萬援軍就和沒有一樣,而事實上,聯合艦隊擁有封鎖長江航道的能力,但是明軍顯然不這么想,特別是王之仁這批武勛,一門心思的要離開江南。
這個時候魯監國發揮了一些作用,堅持要留下兵馬與合眾國軍協同作戰,其實原因很簡單,在魯監國眼里,合眾國軍這個外軍都還在江南作戰,己方這個大明正統就撤軍了,實在是說不過去。
最終,鄭聯、沈廷揚的水師,黃斌卿和顧榮的陸師留下,明軍湊了戰船一百五十艘,水師六千余,陸師四千人馬參戰,聽從李明勛的調遣。
統帥部制定的計劃非常簡單,全軍向鎮江府集結,利用運河、太湖等水系,與江南洪承疇部開戰,同時在金山、焦山門和圌山修筑工事,囤積糧草。
如果聯合艦隊能阻止江北清軍渡江,那就一直打下去。從民族情感上來說,吃苦的是中華百姓,但從戰爭方面來說,打爛的是清廷的腹心之地,打的越久,江南就越糜爛,對清廷的支持就越小,而合眾國就越能獲得更多的移民。
但如果江北清軍過江,那就簡單了,全軍從鎮江上船,沿長江撤往外海,而堅守焦山門、金山和圌山三個據點,配合內河艦隊,繼續封鎖漕運,封鎖的越久越好。
這就是海軍強大的好處,牢牢掌控主導權,想打就打,想退就退,來去自如。
“按照統帥部對清軍實力的估計,如果聯合艦隊無法阻止江北清軍渡江,那么大隊人馬必須在九月中下旬撤出,如果聯合艦隊有這個實力,那就完全可以支應到十月中旬,等待清廷的第三波援軍趕到,所以說,我們擁有二十五到五十五天的時間處置淪陷區的一切,時間很緊迫,諸位同僚,奮進”李明勛在聯軍的最后一次動員會上如此說。
顯然,聯軍與清虜各具優勢,聯軍擁有海軍和地利優勢,而清軍擁有兵力優勢,即便是多鐸率領的北方援軍無法真正的支援江南,而清廷依舊不愿意放棄對西南的秋冬攻勢,那么清廷可能會通過放棄次要戰場的方式繼續增援,比如浙江和江西,特別是江西,擁有一支極強的綠營。
蘇州城南。
趙月和李香君扮作男裝,騎馬出了蘇州城,在城外靠近運河的碼頭,趙月看到數萬人聚集在這里,小船、車馬聚攏,人喊馬嘶之聲此起彼伏,趙月輕聲問道“李夫人,這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