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七如此態度,大部分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的,因為他也不知道為什么東番人會把牛肉這等寶貴的食材讓筑城的役夫來吃,要知道,自古以來,服徭役和納糧一樣都是百姓的義務,筑城挖溝這等大工程更是百姓的墳墓,很多時候,干活的役夫吃不飽穿不暖,往往從家中拿來錢糧補充,更不要提吃大白饅頭、牛肉這等過年也不一定吃得著的美食了。
馬六走了過來,說道“這牛肉原本是軍糧,只是如今營中有了新鮮食材,便是給了你們了”
眾人稀里嘩啦的吃著,馬六笑著解釋,全當是解悶,原來,役夫碗里的牛肉是合眾國為海陸兩軍準備的腌肉,一般以牛肉和豬肉為主,這類腌肉起源于水手的食物,肉中幾乎不含有水分,又含有大量的鹽分,所以經久不壞,在后世的英軍之中,咸牛肉甚至能存放幾十年上百年,比如一戰的時候,英軍還吃著克里米亞戰爭時期的牛肉。
這類腌肉非常堅硬,被水手士兵稱之為肉磚,許多水手閑暇時候會用其雕刻紐扣等小玩意出售,倒也非常受歡迎,但這類腌肉極為不健康,堅硬如磐石,很難食用,最重要的是,腌肉之中含有大量的硝,導致味道極差,嚴重殘害了士兵的身體健康,所以,合眾國一直尋去低成本的改善伙食的辦法,最終選擇的是泡腌法。
泡腌就是把大塊的牛肉和豬肉清洗干凈之后,腌制在木桶中的濃鹽水中,按照任務時間不同,鹽水濃度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之間,腌制好的豬肉更容易被燉煮,品相也是不錯,所以不僅作為軍糧,還作為商品出售,每年秋冬季節,來自永寧地區大量的豬牛羊被屠宰、泡腌之后,運送到臺灣、日本等地作為商品出售,如今已經是永寧行政長官區的支柱產業。
當然,泡腌法得來的腌肉可以作為軍糧,但是很難做戰備口糧,畢竟對木桶的密封要求太高,戰備口糧仍然是舊有的咸肉,但隨著泡腌法的推行,大量的戰備咸肉失去價值,而軍隊開進到山東之后,通過對解放區的大規模抄家,得到大量的活牲畜,軍隊自然會選擇新鮮肉食,所以大量的咸肉運抵之后,作為建設物資出現在山東的地面上。
吃完了飯,馬六帶著眾人前去工地干活,方圓十余里都已經變成了大工地,至少有五萬人在這里勞動,其中過半是已經被編列進勞改營的勞改犯人,大軍進入山東的之后,橫掃登萊地區,左近的官宦士紳被抄家籍奴,不斷運到青島建設要塞,與江南不同,山東還有一批特殊的利益集團,那就是衛所。
衛所與宗室是大明朝廷的兩大癥結,清軍入關之后,解決大半,僅僅是不用養活衛所,便是每年增加一千多萬的財政,全國各地的衛所陸續被撤銷,軍戶改平民,世官改流官,唯有山東不同,為了防海,山東留了六個衛所,而這兩個衛所大多位于膠東,也是合眾國打擊的存在。
山東軍管會和北洋戰區對衛所軍戶進行了區分,對于百戶以上的權貴一律視為仕清叛逆,抄家籍奴與縉紳無異,而百戶以下的普通軍戶則視為難民,不去侵擾,相反,北洋戰區在膠東各衛所大量招募士卒加入治安軍,山東的衛所雖然已經敗壞,到底還是比農夫還強一些,至少握矛持刀的本事是祖上傳來的。
衛所官兵被分化后,大量的世襲軍官階層被清算,雖然只有六個衛所,但世襲軍官確實不少,僅僅是成山衛就被抓住了十二個衛指揮史,很多世襲軍官是從明太祖、成祖時期世襲下來的,事實上,衛所制度除了剛剛成立的很短時間,大部分時候根本沒有達到朱元璋的愿望養兵百萬而不費百姓一粒米。因為世襲,所以每年地方要截留許多稅收養活這些世襲軍官,而世襲軍官階層在科舉、納稅方面也有特權,事實上,山東的衛所,一直到雍正時期才被廢止。
雖然分化了官與兵,但軍管會并未廢止衛所在納糧交稅方面的特權,主要是擔心這樣會把衛所軍戶與世襲貴族一起逼反,在清算世襲軍官和招募雙管齊下的情況下,普通軍戶不僅保住了現有利益,剝削迫害他們的上官也被一掃而空,還獲得了新的謀生手段,所以不僅沒有追隨軍官造反,還踴躍加入治安軍,清剿逃亡的世襲軍官,一直到衛所軍戶中能戰敢戰的士卒被抽調一空加入治安軍,軍管會才廢除了軍戶在交稅方面的特權。
馬六帶著包括侯七在內的三百多個工匠來到了青島西南部的一塊平地,這里已經堆砌滿了來自山東各地的磚石、沙子等建筑材料,而在平地上,已經有上千人在忙活,他們用磚石搭建一排排兩層的小樓,而這也是馬六等人的工作。
“六哥,咱不是要筑城嗎,咋蓋房啊”侯七臉上掛著一些失望,問道,他大半輩子都和蓋房子打交道,本想參與筑城長長見識,學學手藝,不曾想直接被帶到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