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既然不進攻,那么,我們進攻”李明勛說道。
作戰室內轟然一片,6軍將領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重視,年輕的將校們相互看看,面露喜色,自從6軍成立以來,每個人都憋著一股勁和滿清軍隊面對面來場硬仗來證明自己的實力,現在,機會終于來了。
高鋒卻沒有年輕人的那般興奮,他問道“元閣下,我們的目標是什么”
李明勛略作思索“在山東與清軍展開一次決定山東戰場的決戰,一戰而定全魯”
毫無疑問,李明勛的意圖是殲滅山東清軍的有生力量,這對于北洋戰區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無論如何,己方的兵力僅僅相當于清軍的一半,在清軍死守的情況下,如何突破膠萊運河和濰水兩條防線,才是第一階段的主要問題,而目前的情況是,北洋戰區的技術兵種不足。
6軍絕大部分的力量都集中到了北洋戰區,步兵和炮兵是不缺的,但騎兵力量嚴重不足,更為關鍵的是舟橋和工兵缺乏,這在夏秋季節難以突破清軍的以兩條河流為主的防線,所以開戰的時機最好選擇在冬天,這樣膠萊運河與濰水冰封,突破便會容易,而剛剛從朝鮮撤下來的軍隊也可以經過更長時間的休整。
實際上,這也是最好的選擇,一場涉及到二十多萬人的大規模戰役,沒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是不可能的,接下來的西南風季節,也是最佳的準備時間,這段時間大本營可以源源不斷的運來新訓營伍和各類兵器,充實北洋戰區的實力。
李明勛的意圖很簡單,合眾國剛剛經歷了朝鮮戰場的大收獲,無論財政還是資源都是非常充足的,有足夠的資本動大規模的戰爭,這樣可以把滿清手中的資源拉入戰爭狀態,從而避免其走上編練新軍和打造水師這一正確的道路上去,而要做到這一點,戰爭的規模就要夠大夠持久才行,畢竟大西軍已經收縮實力,整個資源,在一到兩年內不會輕易與清軍決戰,尚有余力的合眾國不會給滿清兩年休養生息的時間。
既然滿清已經身陷戰爭泥潭,把這泥潭攪的越來越臭,不如再接再厲,把它直接溺死在糞坑中算了。
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李明勛策劃對滿清的大規模會戰的時候,巴達維亞的東印度群島委員會也在重新制定對合眾國的戰略改變,也正是東印度公司戰略變化中一次擦邊球式的的試探,讓中華合眾國與荷蘭東印度公司這兩大東方的海上集團走進了戰爭的泥潭,也徹底攪亂了合眾國的大6戰略。
東印度公司這一老牌海上力量和中華合眾國這個崛起不過十余年的海洋新秀,終于要碰撞在一起,決一勝負了。新新電腦版大家收藏后就在新打開,老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后老會打不開的,請牢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