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國一脈雄踞舟山已久,日子卻從未好過過,蓋因其沒有足夠的地盤用于養兵,上岸打糧和走私成為了其養兵的主要財政來源,但監國一脈卻是能出動機動兵力最多的,原因便是在于監國的重要據點在舟山群島、金門島、廈門島,都是孤懸于海上,而這些年來,合眾國與各部抗清勢力在海上通力合作,在東南沿海,滿清水師實力一直不強,監國政權可以以海代陸進行防守,而對于這群人來說,上岸打糧是為了生存,去給合眾國和永歷政權當長工也是為了生存。
而鄭藩等監國名下藩鎮,最讓李明勛看中的便是登陸戰能力,這些藩鎮時常上岸,對于登陸戰是很熟悉的,這可以彌補合眾國在海軍陸戰隊方面的緊缺。
中荷戰爭中,海軍陸戰隊雖然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決戰,但戰后大量駐扎海外,南華、南非、文島港便是其中重點,而且在中荷戰爭中,海軍陸戰隊經年部署在南洋,傷病率很高,許多營伍建制不完整,更重要的是,在陸軍完成軍制改革之后,陸戰隊也是趕上了這個潮流,如今能參與兩廣戰場的,唯有三個營伍罷了。
“此番收復兩廣,我國決意出兵五萬余,其中陸師近三萬人,其余為水師和輜重補給部隊,而本人也為此次參戰盟軍的總指揮。”李明勛沉聲向眾人介紹道。
此言一出,眾人嘩然,如此算起來,這場會戰,盟軍各部參戰領兵將會超過十五萬,即便是被選擇作為主戰場的香港也有八萬陸師,此外還會有近四萬水師參戰,其兵力之多是抗清之戰從未有過的規模,顯然,李明勛要對付的可不僅是兩廣地區的三漢藩,還有來自清廷的其他援軍。
此次參戰的合眾國陸戰力量方面,一共有一個整編陸軍師,一個混成旅,一個騎兵旅和兩個重炮營,另外還有三個陸戰營助戰,合眾國的主力便是那個整編陸軍師,又被稱之為陸軍第一師。
受限于目前的指揮和通訊方式,合眾國陸軍采用的是方塊制,一個師下屬兩個旅,每個旅下屬兩個團,每個團下屬兩個營,每個營有下屬兩個分營,每個分營下屬四到五個步兵連,除了步兵部隊之后,第一師還擁有直屬部隊,包含一個加強擲彈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混編騎兵團和輜重營、工兵營各自一個,除了這些直屬的營級單位,還有野戰醫院、憲兵、通訊連,并為了此次會戰加強了一個加強舟橋營。
而旅級單位也有直轄部隊,包含一個飛騎炮連,一個旅屬炮兵連和勤務、憲兵分隊。
而統計起來,陸軍第一師一共擁有九個步兵作戰營九千余人,一千二百名左右的作戰騎兵,加上炮兵、工兵等技術兵種以及臨時由陸軍部派遣來的舟橋營,一共有一萬七千人左右。
師屬炮兵營中包含有四個連的火炮單位,其中十二磅野戰炮六門,六磅野戰炮十二門,還有一個連六門二十四磅榴彈炮55英寸,而旅級單位還有兩個飛騎炮連共十二門四磅炮,因此整編陸軍第一師一共擁有野戰加農炮三十門,榴彈炮六門。
而為陸軍第一師服務的戰馬,包含騎兵、通訊、憲兵和軍官用馬,一共兩千四百匹左右,而為火炮、舟橋、工兵、輜重服務的軍用挽馬則超過了四千匹,而在戰時,輜重營等營伍還會臨時加強繳獲和征用的本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