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開發計劃預計會進行八年到十年,而前兩年是關鍵,可以把目前國民團體耕種的土地,從八百萬畝提升到一千二百萬畝,而這兩年,九龍公司要在全境推行兩季耕種,即把早稻和中稻向后推遲,早稻谷從十二月推遲到二月,中稻的收獲季節推遲到十月,把雨水較少的冬季,也就是十月到第二年的二月給空出來,征發治下土地上所有勞力,挖掘運河和修筑堤壩。
這個工程完成之后,湄公河三角洲那多達七千萬畝的耕種面積中,至少有四千萬畝處于可開墾的狀態,而九龍公司計劃用二十年的時間達到這個目標,當然,屆時也需要二百萬人來進行耕種。
中長期的計劃暫且不提,李明勛不得不考量這個計劃對民族解放計劃的增益,簡單來說,在未來消滅滿清的計劃中,需要的糧食是海量的,而唯一能滿足這個計劃的便是九龍地區。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明勛不會同意九龍公司降低糧食產量,哪怕遠期的結果那么讓人興奮。
“實際上,你缺少的還是人,不是嗎如果有人能夠為你修筑堤壩,開挖運河,你就不讓讓寶貴的國民放棄三分之一的農業生產,對嗎”李明勛說道。
沈達春點點頭,非常肯定的說道“正是這個道理,閣下。”
李明勛沉思道“或許你應該早說,我的朋友。”
獲取人口最有效率的辦法并不是大規模的從大陸移民過來,而是就近發動戰爭,比如一直對合眾國殖民九龍地區的深感不滿的真臘國。
雖然出身江南的書香門第,但是在殖民行動中打磨了十幾年的沈達春早已沒有了過去的婦人之仁,他很贊同戰爭來獲取人口這一法則,實際上,通過戰爭來獲得的奴隸,在進行重勞役的時候,比征發的國民團體更好用,至少不用考慮傷病亡率。
“這也是我想向您匯報的第二件事。”沈達春說道,已經從文件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放在了李明勛面前,李明勛看了一眼,那是一份口供,來自一個叫做瓦爾達的滿洲正黃旗參領,這廝還是滿清朝廷的禮部郎中,而他輾轉幾個月,偽裝成中國商賈前往真臘的目的就是說服真臘用武力回應合眾國的挑釁,而順治皇帝還冊封了真臘國王。
李明勛看著這份口供,恍然意識到,那個兩年降低糧食出口,征發人力進行大規模工程的計劃或許只是一個幌子,九龍公司想要通過合眾國的力量來解決他們最大的威脅,同時獲得更大的殖民地,以及海量的人力來開發九龍地區,繼續擴張其糧食貿易。
想到這里,似乎九龍公司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其一直游說元老院,授權其擴大殖民范圍,但卻一直沒有成功,其本身實力和資源不足以消滅真臘,而九龍公司目前又急需人力,特別是不需要珍稀生命的外籍勞工。
但李明勛的思緒已經跑到了其他方面,因為瓦爾達的口供中,還提及了與他一起秘密出海的其他滿洲官員,暹羅、真臘、安南、緬甸、南掌,中南半島上五大國全部有份,而又聯想到安全局提及的,泰西諸國人在北京頻繁出現,似乎有一片邪惡而朦朧的鐵幕向合眾國落下,或許,真的有什么巨大陰謀。
李明勛道“人口的事情,我們明天再商議,把瓦爾達交給安全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