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國人又是最擅長修理地球的種族,在這種堪稱完美的土地中,即便是種植兩季,也可以讓每年畝產達到三石,而隨著鐵質農具普及,大量的耕牛引入,以及河渠、堤壩的修葺,畝產只是越來越高,而隨著九龍公司向臣服的高棉部落傳授中國的農業技術和經驗,這片土地迅速成為了中國糧倉,在永歷十二年,即1658年,在九龍公司完成東南移民安置工作后,就已經對外出口了超過六百萬石的糧食,而今年已經計劃出口一千萬石。
在華城的行政大樓里,李明勛給沈達春倒了一杯茶說道“沈兄,嘗一下,正宗的西湖龍井,今年的春茶,感受一下來自家鄉的味道。”
“呵呵,或許再過兩三年,我就能親自去家鄉杭州府采茶了吧。”沈達春對于目前的形勢非常樂觀,笑呵呵的說道。
李明勛道“當然,當然,沈兄如果有志回鄉,也是可以的。”
二人說的不是一回事,沈達春是對合眾國實力的信任,而李明勛則是說的合眾國的政治規矩,殖民公司的官員也是和合眾國官員對等的,像眼前這位九龍總督,完全可以在大陸光復之后,執掌一省之地。
“我記得執政總院的公文中說,九龍公司希望維持在明年和后年維持今年的糧食出口規模,即一千萬石,借著今日你我見一面,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不可以,這么說吧,沈兄,我們在大陸會很快發起攻勢,你應該清楚大陸的局面,沿海地方,就沒有不缺糧食的,合眾國需要糧食,有多少要多少,你不僅不能下調規模,還要盡快擴充起來。”李明勛說道。
當然,李明勛也不會一昧的強壓,他又說道“如果你需要人力,可以直說,目前內陸上省份逃往東南、西南的人很多,滿清在加征和攤派,兩年內,給九龍地區再移民二十萬絕對不是問題。”
沈達春擺擺手“我們申請兩年緩沖區,正是為了大規模向國內糧食,閣下,如果沒有這兩年,九龍地區的糧食出口量到達一千五百萬石便是很難擴張了。”
“哦,這是為什么”李明勛不解。
沈達春打開一幅湄公河三角洲的地區,上面便是已經標注了九龍公司治下的大部分據點和分界線,按照沈達春的說法,這些年糧食出口暴漲和能夠很快安置移民,其實與呂宋一樣,采用的熟田安置方略,實際上就是把水真臘土著殺移民光或者驅逐,然后搶奪他們的田畝和居住地,把百姓成批安置進去,這樣降低了成本,讓大部分得以迅速活下來并且投入生產。
但九龍公司實力有限,而移民數量也有限,導致掌握的地區就有限,而如果繼續維持這樣的方式,就要大舉向北進軍,那必然觸及廣南、真臘兩國的核心利益區,而且地盤擴大,控制和管理成本也在上升,入不敷出。
所以,九龍公司采取的是接受真臘部落投誠的方式來進行統治,也就是遠交近攻,正因如此,才得以迅速開拓出如此局面,可這樣的模式導致的就是想要獲得種植的土地,就要去開墾沼澤和荒地,而這就不是簡單的開拓就能完成了,關鍵在于修筑堤壩和挖掘溝渠,甚至運河,先要立起堤壩,防止雨季淹沒土地,還要挖掘溝渠,排干沼澤。
在九龍公司的計劃里,核心工程是修筑一條從后江到河仙港的運河,用于排澇、灌溉和運輸,這樣也可以把內地的糧食迅速運轉出來,包括那些真臘部落生產的糧食,而另外一個核心工程就是修筑長達四百公里的河堤,約束住夏季泛濫的湄公河,若有充足人力,防止海水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