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救了日本的是朱明,如果李明勛通過兩廣會戰的努力沒有拉攏到李定國,也沒有保住西南半壁江山,那以當時合眾國的實力,肯定要退居海上,好生經營幾年再行攻打大陸,在南洋地區的蛋糕已經分配好的情況下,再切只能切日本了。
兩廣會戰結束,控制西南,中明結盟,東南光復,一系列的大陸戰略進行的非常順利,日本在合眾國戰略中的優先度不斷的往后排,已經成了民族解放這個饕餮盛宴之后的飯后甜點,但如果日本不幸在大餐之前被人端上桌,合眾國也不在乎先吃一份開胃菜。
軍事戰略的改變,統帥部可以集思廣益,拿出適合的方略來,但如此戰略的變化,李明勛必須返回大本營,對整個元老院以及資深議員們有個交代,至少國內目前正期待著李明勛能夠與所有的海洋競爭者達成和平協議,然后全面投身于大陸戰場上去。
但李明勛的缺席不會改變另外一個國家的命運,那就是真臘,從六月底開始準備的對真臘的戰爭,到了九月就已經初見成效,首先,李為經代表合眾國完成了與暹羅、廣南的聯盟,聯盟結束后,廣南將手中的那位擁有真臘王室血脈的索親王送到了華城。
這位索親王是在三十多年前的宮廷政變中逃亡廣南順化的,一起前去的還有他的兄弟安唐親王,相比之下,索親王更適合作為傀儡,這位親王已經四十有五,娶了廣南阮氏的宗室,擁有三個女兒,而五十歲的安唐親王同樣娶了阮氏的宗室女,卻有兩個年輕力壯的兒子,等索親王抵達華城之后,立刻迎娶了一位合眾國富商寡居在家的妹妹,等大軍進入真臘境內的時候,索親王的新妻子已經身懷六甲。
廣南選擇加入聯盟,卻只象征性的派遣了一千人參加聯軍,而暹羅納雷王就要慷慨的多,如今的暹羅正處于強盛時期,與緬甸也很久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對外貿易興盛,納雷王文韜武略,很想有所作為,而開疆拓土從來是君主名留青史的最佳方式,納雷王親自率領泰國四萬大軍參戰,并且提出了領土要求。
而合眾國一方則是派遣了一個師一個旅還有一萬人規模的民兵,各方約定在九月進攻真臘,因為九月和十月是湄公河一帶最為干燥的時間,這段時間進攻,完成主要作戰任務,可以讓減少士兵的傷病亡率。
真臘的王都金邊位于湄公河與洞里薩河、前江、后江四條河的交叉口,所以當地人叫做四岔口,這是九龍公司的上游地區,按照九龍公司早些年的測算,三百噸的船只可以在雨季直航金邊,即便在九月干燥級別,因為洞里薩河帶來洞里薩湖里充沛的水源,一百五十噸的船也可以直達,但金邊并非真臘國的核心所在,當初真臘遷都于此,完全是受暹羅入侵所致,真臘國的核心區域位于洞里薩湖周邊,那里是魚米之鄉,而烏東城是一個富庶城市,在原首都洛韋被暹羅焚燒之后,烏東一直是真臘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