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既定的計劃,廣南的軍隊加入合眾,受其節制,從九龍城出發沿著湄公河北上攻破金邊后,繼續進攻洞里薩湖區域,而九龍師支援暹羅大軍則從其國內出發,分南北兩路進擊,包圍洞里薩湖,其中北路為主,然后三國聯軍一起圍攻烏東城,完成對真臘國核心區域的占領。
可以看出,這個戰略是發揮聯軍數量和質量都占據優勢的軍隊,三路出擊,像趕羊一樣,把真臘國的權貴們趕入烏東這個羊圈,然后一網打盡。
納雷王指揮北路,李為經指揮南路,分進合擊,直接撲進真臘國的核心區域,南路的李為經進攻很順利,九龍公司擁有豐富的水戰經驗,一萬多民兵駕駛著近千小船隨著六艘加列船直接撲向了金邊,真臘國王安贊在水戰大敗之后,逃跑去了烏東,在烏東集結了一支規模超過十二萬的大軍。
安贊知曉九龍公司的強大,僅派遣少數兵馬防守烏東,主力,尤其是宮廷精銳則是北上去了暹粒,這是真臘國在吳哥王朝的統戰核心,也就是后世吳哥窟的遺跡所在地,而真臘強大的時候,擊敗了暹羅的入侵,在此筑城,而暹粒便是鎮壓暹羅的意思,安贊王很想憑借先祖的威名,團結民眾,擊敗這一次入侵。
安贊王選擇了北路作為突破口,因為他知道納雷王率領的四萬兵馬中少有精銳,多是邊界幾個府的地方兵馬,甚至隨意拉來的民兵,但是安贊王不知道的是,納雷王一路還有一整個師的合眾國正規軍。
真臘國的十萬大軍列陣,直接被九龍師的火炮遠程射擊和燧發槍曲射打了個崩潰,隨后納雷王率領三千騎兵和五十頭戰象追殺,追了三十余里,抓了四萬多俘虜,聯軍掃蕩暹粒一路平推南下,四處抓捕丁壯人口,抄掠真臘貴族的家產,只有佛教寺院幸免于難,等到聯軍聚集在洞里薩河的西岸圍攻烏東的時候,合眾國一方的民兵已經押著近十萬丁壯和無數的財貨、稻米南下九龍城了。
烏東城在十八磅加農炮面前算不得什么,真臘軍中火器少的可憐,只有高呼宗教口號的狂熱教徒給暹羅軍造成了殺傷,但在燧發槍齊射面前遺尸一片,沒有翻起來任何浪花。
安贊王屠殺了從金邊擄來所有外籍商人,中國商人和華商共有三百多,占據絕大多數,其中不少在金邊居住了三四代人,這引起了聯軍的極度不滿,破城之后,安贊王一脈的王族和貴族,直系親屬全部被殺,其余發配為奴隸,華城旅的士兵取下了掛在城門上的中國人,收斂的尸骨,又把安贊王一家的尸體掛上去,一直到李為經親自趕到前線,未免那上百具尸體弄出瘟疫,下令摘下,但安贊被人的腦袋用石灰硝制過后,在這座城頭掛了五十多年,一直到烏東成為了合眾國的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