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久保忠朝的養父大久保忠職是如今的唐津藩的藩主,而其生父則是大久保教隆則是二代將軍德川袖秀忠的御書院大番頭,忠朝所在的唐津藩就位于長崎所在的九州島九個令制國肥前國,原本肥前國是天草家族的,但因為天主教徒掀起了島原之亂,肥前國被沒收,分給了大久保家族。
大久保家是譜代大名,是關原之戰前就投靠德川家族的大名,這在到處都是外樣大名的日本西部,譜代大名就有監視震懾之意,而長崎作為日本少數幾個對外交往的口岸,安排德川直系家臣團,號稱十八松平氏之一的大久保家在此,其信重的意味不言自明。
一直以來,長崎奉行與九州附近的幾個譜代大名執掌著這個對外口岸的一切,在德川幕府中一直擔當重要職位的大久保家更是其中關鍵人物。
這些年,隨著合眾國的崛起,長崎日漸興隆,已經是一個擁有十五萬常駐人口的大城市,其也是日本第一繁華城市,原因在于日本第一城市,幕府將軍所在的江戶城在前年發生了明歷大火,導致城中十萬多人被燒死,如今還在戰后重建之中。
長崎一開始的繁華是讓整個日本都歡呼雀躍的,各類南蠻貨與明國商品越發豐富,價格越來越低,像是唐津藩這樣只有八萬石高的小大名,也因為海貿的繁榮,享受精美的明國絲織品,上等的南洋香料和最精致的白糖,而合眾國還帶來了明國的文化和書籍,讓日本的高層獲得知識的途徑更為豐富,也更為廉價。
但是日本是一個分封制的國家,全國大大小小的大名所代表的武士階層是這個國家的權貴,被束縛在土地、武藝和參覲交代制度中的大名們無法自由的參與商業,而在日只有特權商人才能存活,因此,日本漸漸出現買辦階層,而這個階層越來越強大,精明的商人通過替大名甚至將軍采購貨物,攫取了大量財富,逐漸成為了武士乃至旗本、大名的債權人,而擁有巨大財富的商人起居豪奢,從德川家康時代確立的武士國度因為對外貿易興盛已經出現了禮樂崩壞的情況,在江戶、京都,這些還不明顯,在長崎,已經是司空見慣,而年輕的大久保忠朝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滋生了越來越多的仇恨。
日本已經承平已久,而隨著幕府進入四代將軍德川家綱的時代,武斷政治也結束了,譜代和外樣大名們終于不用每天為領地會被改易、沒收而提心吊膽,當長崎口岸送來了絲綢衣服、美味食物、各式美酒、曲藝戲劇,享樂之風在日本越演越烈,越來越多的武士放下了武士刀,拿起了毛筆甚至扇子,剛毅質樸的武士們一個個倒在溫柔鄉里,諸如大久保之輩越來越痛恨外國人。
像是大久保忠朝在日本還是少數的,畢竟大部分人,特別是衣食無憂的當權者都是受不了物質的誘惑,只要外國人不表現出敵意,或者像發展切支丹那樣動搖幕府統治,或許這樣的享樂日子可以持續一二百年,事實上,合眾國一直盡可能的避免刺激德川幕府,以免失去這個重要的市場。
在過去二十年里,合眾國因為蝦夷地、鄭藩的問題產生過糾紛,但合眾國都很好的避免了沖突,相反,合眾國為日本解決了不少麻煩,首先是切支丹問題,日本很擔心天主教再卷土重來,尤其擔心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合眾國則通過外交手段,讓葡萄牙和西班牙使者承諾不再與日本貿易,還在某些時段,兩國武裝商船叩關的時候,協助日本驅逐。
日本的和平讓人口大增,很多武士失去了領地成為浪人,而合眾國則很好吸收這些日本浪人去國外,從此再不回來,解決了治安問題。合眾國雖然總是希望幕府嚴苛的貿易制度可以松動,比如解開貴金屬限制,開放其他的口岸,但一直是外交協商,從未有過威脅之舉,反而想盡辦法幫著日本解決貿易逆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