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萊德位于西澳與龍城之間,是一塊水土豐美的好地方,因為澳洲只有合眾國的殖民地,所以馬特索爾科比較謹慎,一直秘密移民,專門派遣三艘船偽裝成中國或者葡萄牙船只,往阿德萊德運輸人和物資,這條航線上只有往來于龍城與西澳的移民船,返航時運載羊毛和棉花,還不是主要航線,也沒有什么海岸警備隊,所以荷蘭船只沒有被發現,而阿德萊德又隱藏在海灣之中,航行在外面的船只根本發現不了。
最后是澳洲行政區的捕奴隊從陸地方向發現了阿德萊德,但荷蘭人已經殖民了四年之久,阿德萊德的居民超過了七千,雖然其中只有不到五百人的荷蘭人和混血,其他的都是被放逐的爪哇人、馬來人,但四年間荷蘭人修筑了堡壘和炮臺,開墾的田畝和發展了畜牧業,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定居點了,在兩國不曾宣戰的情況下,當時還擔任行政長官的馬東來也不能出兵滅掉阿德萊德。
阿德萊德被發現后,當地的當地荷蘭長官派遣使者前往龍城,希圖友好,馬特索爾科就此也與合眾國外交部協商,希望可以讓阿德萊德與龍城、西澳之間進行自由貿易,實際上就是讓合眾國承認荷蘭在澳洲有殖民地的事實。
如果不是意外,阿德萊德才是馬特索爾科對等開發的典范,而這個意外就是澳洲發現了金礦,繼而引發了淘金熱,消息很快傳到了阿德萊德,當地的荷蘭領民熱血上涌,但荷蘭長官控制所有人不得離開領地,而馬東來發現這一點,接走了幾個奴隸,讓其前往淘金,有所收獲之后,又以逃奴罪,把人扔回了阿德萊德,這些奴隸最終被絞死,但死之前證明了金礦是真的。
荷蘭人的領民開始了大脫逃,而不長時間后,逃走的人又給阿德萊德帶去了更多的消息,即澳洲行政區對所有的淘金者一視同仁阿德萊德居民再也不受控制,麥田拋荒,奶牛餓斃,人們扔下一切,前去淘金,一年功夫,當馬特索爾科的使者興沖沖的帶著合眾國承認阿德萊德存在的消息趕到阿德萊德的時候,這里已經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三百人,其中不少還是捕捉的當地土著,就連歐洲白人都逃走了一多半,阿德萊德就此荒廢了。
奧蘭治堡則不同,雖然從一開始成立,就被南非殖民地長官派遣海盜船、馬隊、土著、火槍手前去搗亂、襲擾,但東印度公司投入很大,而歐洲人也樂意見到歐洲殖民者在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上擁有據點,因此來自歐洲的沒有搗亂,只有支持。
馬特索爾科首先吸引了許多西印度公司的商人和農場主前來,因為在五年前,西印度公司丟掉了所有在巴西的殖民地,這些種植蔗糖和棉花的商人沒有了土地,在奧蘭治堡,所有的土地都是免費的,他們可以在肥沃的沖擊平原上種植棉花,也可以深入大陸去抓捕在美洲行銷的黑奴,而為了鞏固這個據點,東印度公司還曾一口氣從歐洲運來了一千三百名破產布爾農民,給予其免費的土地,奧蘭治堡的開發始于165年,短短七年時間,就已經擁有了上萬歐洲白人,還有各類混血、土著,多達兩萬。
而東印度公司在這里修建了船塢和港口,為往來于東西方的商船修造服務,與開普敦形成了競爭,好在開普敦是自由港,合眾國也不遺余力的支持,近十萬國民也不害怕荷蘭人的競爭和挑釁。
奧蘭治堡足夠大,也足夠安全,設施也完善,這也難怪馬特索爾科將那里選擇殖民者聯盟的藏身之地,實際上這也不算是藏身了,即便是已經公開,合眾國的艦船也不會前往大西洋開戰,戰艦不是商船,從臺北前往南非,能折損五分之一的船和人,這個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阿海想了想“顯然,一切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海上的戰爭一時半會打不起來了,我們可以專心攻略日本,抵抗滿清,天命果然在我合眾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