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選看著地圖,心中盤算著李定國的軍事部署,思來想去,完全是這位晉王殿下的良苦用心,他率領步兵主力占據歸德,那就是立于不敗之地,無論山東打成什么樣子,對于西南三藩,對于合眾國都是有利的。
如果山東戰場,合眾國打贏了,那么在歸德沿著黃河部署的步兵就可以阻截山東戰場撤下來的偽明潰兵,畢竟江南已經被東南戰區光復,兩淮地區并無精兵,失守不過是時間問題,偽明若是敗了,肯定是要退往湖廣的,歸德是必經之路。
如果合眾國在山東戰場失利,其主力可以退往青島、登州等幾個沿岸的據點要塞,而冀魯豫軍管會的兵馬則可以向南與歸德的三藩步兵匯合,一起退到兩淮地區,與東南戰區匯合。
“是,晉王,步兵就交由我了,不過,您進攻山東戰場,是從北線走,還是南線走”白文選問道。
李定國思忖片刻,便是決斷“當然是從北線走,從開封渡過黃河進入冀魯豫軍管區,和合眾國取得聯系,再行沿著濟南、青州一線打過去,不然,貿然進入戰場,容易引起誤會。”
安丘之戰后,合眾國方面直接宣布南京朝廷為偽明,皇帝為偽帝,發兵攻討,這完全超乎了南京朝廷的預料,洪承疇等在安丘的軍事行動原本是試探和施壓,卻不曾想直接導致兩國關系的崩潰,就此,明清聯盟提上了議事日程。
很快,偽明朝廷檄令全國,宣布中華合眾國為叛逆外藩,李明勛為竊國巨寇,而南京朝廷將踐行弘光時代遺留的聯虜平寇的國策,聯合滿清,以平東番寇賊。
而順治也在青州遍發檄文,聲言要為君父復仇,為友邦靖難。雙方一拍即合,公開的進行接觸,商討結盟之事。
原本是非常順利的,順治按照當初交代索額圖的條件,遜位、去號、歸還舊土,一切談的都很妥帖,但是隨著江南生變的消息傳到北方,形勢為之一變,江南生變,很有可能會失守,明清之間角色為之翻轉,江南生變之前,是滿清急需結盟,處處妥協,而江南生變之后,耐不住性子的變成了朱明。
原因很簡單,此次朱明北伐幾乎是傾國而出,江南、兩淮都是空虛,且不說南方淪陷將會失去糧餉支援,士兵也會因為家屬被擄而軍心動搖,就只是來自南方的背后一擊就是受不了,若是在山東不立刻取勝,那么占領江南的東番軍隊會沿著運河北上。
因此,原定的明為主清為藩的戰略是無法執行了,洪承疇親赴青州與順治會面,商討此事,定下一個基調,那就是明清約為兄弟之國,平等友邦,共平東番,至于山東取勝后,如何分配領土和斬獲,這些都沒有進行談判,原因很簡單,時間上根本來不及,洪承疇在青州大營又接到一個讓他重創的消息,早在去年末,西南三藩就已經出兵,深入湖廣,渡江北上,領兵之人正是晉王李定國,打出旗號北上伐清。
洪承疇不知道李定國與合眾國是什么關系,但他已經無力派遣精銳阻攔了,明清兩國已經被逼迫到懸崖邊,拖延下去,只能是崩潰和失敗,唯有奮起一搏,殺敗山東東番之主力,才可有一線生機。
確定結盟之后,清軍大軍從青州大營出,向安丘進發,而明軍主力也從沂州出發,向安丘進發,雙方決定在安丘會師之后,直擊東番在山東的老巢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