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夜晚,對于明清聯軍中很多人來說,都是無眠之夜,特別是順治,年輕的他坐在地圖前,看了很久,一直到清晨的陽光透過帳篷的縫隙射進來,閃了他的眼睛,順治才是完全清醒,他走出營帳,看到的是等待他下達命令的將領,而在高地北側,綿延無絕的軍陣覆蓋了這片大地。
清晨的陽光把百脈湖區的清冷和晨霧清散,天氣變得晴朗起來,無風無雨,真是廝殺的好天氣,順治在高地上等待著永歷的到來,兩位皇帝將同時出現在四號高地,以示平等和團結,就在這個時候,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再次傳來,順治拿出望遠鏡,向南看去。
“萬歲萬歲”
歡呼聲滾滾如潮涌,霸烈似山崩,順治看到一面巨大金龍旗幟出現在了合眾國陸軍的右翼方向,那旗幟極高極大,一出現便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細看才發現,那旗桿竟然樹立在一輛寬大的馬車之上,八匹黑色犍馬拉動著,而在其前后左右,則是聚攏著數百騎乘白馬的騎兵,為首一人騎乘神駿的白馬,一身金色的鎧甲,手持一把華麗的長劍,他經過的地方,是山呼萬歲,是歡樂的海洋。
金龍旗出現在哪里,哪里的軍隊便是一陣歡呼,手中的旗幟也是搖動回應,所過之處,氣勢鋪天蓋地,李明勛在從右翼騎行到了左翼,然后返回了中軍,當開戰的鼓聲隆隆作響之后,熱烈的歡呼聲消失,士兵們開始變得沉默,整片戰場再次回歸了暴風雨前的肅靜之中。
李明勛登上中軍所在的高地,四面望去,嚴正的軍隊、鋒利的刺刀和各色的旗幟、軍帽已經匯聚成了一片海洋,浩浩蕩蕩展開了一片壯麗的畫卷。
回到中軍大帳,統帥部作戰參謀們已經把昨日和昨晚偵查到的情報匯總到沙盤之上,合眾國針線已經標注清楚,陸軍用旗幟、模型標注到營一級,外藩、內藩和盟軍則標注到兩千人規模的營團,從凌晨五點開始,各軍便是吃飯備戰,如今都已經進入到了進攻或者防御陣地,而對面敵軍的大體情況也已經搞清楚了。
按照情報總長的分析,明清聯軍的數量在五十五萬左右,而壯丁、包衣之流多半已經被扔到了后面,還未曾趕赴戰場,與合眾國大軍分為左右中指揮不同,明清聯軍并未整編合營,而是涇渭分明的各自占據了戰場一邊,清軍在東,明軍在西,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明軍分為了兩大集團,而清軍則分為了三大集團。
作戰參謀們已經用旗幟把已經弄清楚的情報標注在了沙盤上,從東向西,分別是西北綠營集團、中原新軍、中軍八旗和明國禁軍、湖廣與團練兵團、北方勛鎮集團。
西北綠營是滿清之中最能打的綠營軍隊,出身陜甘的他們并不缺乏吃苦耐勞的素質,原先的九邊士兵對騎射、步戰也都熟悉,順治在大規模向山東增兵的時候,第一個就召集的西北綠營,并且把山西幾個軍鎮加入進去,使得西北綠營的數量達到七萬人,只不過西北綠營仍然是舊式的古典軍隊,無論是戰術還是武器,與明末清初的軍隊沒有多大區別。
中原新軍則混編了直隸、河南和山東部分的軍隊,底子是張存仁主政山東,兼任三省總督期間訓練的,已經是以火器為主的新軍了,特別是常年在山東與北洋戰區對陣的部分軍隊,成建制的裝配了燧發槍,而其余新軍中的步兵也是以輕型火繩槍為主要武器,西班牙三磅炮這類輕炮也是不缺,重火力則以紅夷炮為主,在青州大營,中原新軍在陣地戰中表現出了充足的戰力,甚至連八旗都是不如,隨著張存仁的背叛,順治派遣滿洲、蒙古將接管整編了中原新軍,并且把山東本地士紳組建的團練武裝混編其中,使得兵力超過六萬。
兩支重兵集團擺在了右翼的正面,而四號高地,也是明清兩帝所在的核心陣地則是八旗兵和蜀兵為主的禁軍,數量在超過了五萬,部署在高地及其周邊的位置,這些軍隊統一歸順治指揮,但是可以看出,清軍利用四號高地北面的縱深隱藏了幾支實力不弱的軍隊,而且多是騎兵。
關外八旗至少還有兩萬人,外藩蒙古不下三萬,漠北與漠西的蒙古汗國加起來超過一萬五,還有以關外八旗名下包衣和八旗包衣訓練的包衣軍,也能拉出三萬,山東團練軍團也是經過了整編,也能拉出四到五萬人來,而這些都沒有出現在鋒線上,顯然作為預備隊或者隱藏手段,特別是那些關外八旗和蒙古人,騎兵為主。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