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高鋒能耍弄這種以假火箭調遣敵軍,打亂敵人進攻節奏的手段,主要還是在于明清聯軍布置有問題,從一開始進入戰場,聯軍便是搶占了四號高地,東西展開了大隊兵馬,攻守態勢一目了然,這本沒有錯,錯就錯在,雙方前沿的距離太遠,超過了兩千米,一些地方,比如寬大的右翼甚至達到了兩千五百米。
這種布置是超出常規的,如果明清戰爭中,雙方戰線間隔也就六百米到八百米,限制騎兵在中央機動,而到了中清戰爭中,因為合眾國陸軍的遠程火力,特別是十二磅野戰炮這種能隨大軍機動的野戰炮加入,陣線便是超過了千米,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在布陣集結的時候就遭遇炮擊,然而自從清軍見識了合眾國的火箭彈的超遠射程和超強殺傷力,這次大決戰敏銳的把陣線拉開到兩千米以上。
實際上,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是極端錯誤的,火箭彈不是加農炮,無法在步兵陣列之中使用,即便是高鋒向前布設火箭彈,也距離前沿超過百米,以保證步兵方陣的安全,在野戰中,不可能把火箭彈放置在己方步兵陣線后發射,如果那樣,被擊潰的就不是敵軍,而是友軍了。
實際上,火箭彈就是攻城用的武器,根本不是野戰武器,如果不是清軍把距離拉的太開,高鋒也不會讓人使用這類武器,實際上,根據陸軍的演習經驗,即便是對方有火箭彈,前沿也只需要與敵人拉開八百米左右位置即可,在這樣的空間里,敵人若在前沿布設火箭彈,前沿線列步兵的遠程齊射和加農炮的射擊就會打斷敵軍的火箭兵,即便是敵軍在步兵后布置好火箭彈,再行撤退使用,那線列步兵也可以采用快步沖鋒步法,以每分鐘八十米的速度沖鋒,直接趁敵軍撤退,將敵人的步兵方陣打崩潰。
最愚蠢的就是清軍目前的應對方式,為了安全,大踏步的拉開距離,一旦對面使用火箭彈,蠢笨的步兵大陣根本來不及反應阻止,火炮也是夠不著,只能讓騎兵去阻止,而騎兵只能以密集的陣列去沖嚴陣以待且加強了火力的陸軍方陣。
勿邀正正之旗幟,勿擊堂堂之陣。此乃兵法之鐵律,清軍不是不懂,但他們更難以接受上千火箭彈覆蓋前沿步兵大陣的結局,那可能會直接導致兩個重兵集團的大崩潰。
至少有十二個炮兵連被塞進了東方軍團各方陣的間隙之中,這十二個炮兵連并不屬于第四軍,而是臨時調遣增強的,臨時組建的炮兵團,十二個連里有三個重炮連,都是六門十二磅加農炮和兩門510公斤,6倍徑的重榴彈炮,四個輕炮連,裝備的六門六磅炮和兩門210公斤重,46倍徑的輕型榴彈炮,其余都是飛騎炮連,以四磅炮和輕型榴彈炮為標配。
隨著清軍的騎兵浩浩蕩蕩的沖擊而來,火箭彈發射陣地上已經亂作一團,因為清軍的反應很快,所以有些真的假的火箭彈沒有布置完畢,而有些則沒有點火人就跑了,更有一些沒有認真的瞄準,隨意點了火人就脫離了發射陣地。
而炮兵連都已經備便,瞄準了滾滾而來的清軍騎兵,率先開火的是十二磅加農炮和重型榴彈炮,十二磅加農炮平直彈道攻擊大隊騎兵非常有效,而榴彈炮那彎曲的彈道、緩慢的彈速以及無法捉摸的引信爆炸成功率,使得重型榴彈炮表現的有些不盡如人意。
全本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