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職不敢。”許漢風謙虛說道。
李明勛笑了笑,說“你既然知道原因,總結如此精煉,想來也多有思考,你以為當如何處置這些蒙古部落。”
許漢風連忙說道“卑職原以為,山東決戰大勝,我國當先安定中原、西北和湖廣之地,但裴將軍在巴林橋大破蒙古各部,卻是給了我國一個控制漠南的好機會,只要漠南到手,那便是滿清順利逃亡漠北乃至西域,也不過是邊陲之患,不傷根本
卑職以為,還是以招撫為主,巴林橋大勝,足證明我國在草原作戰的實力,也打擊了蒙古各部對滿清的信心,如此,先改第三步,殿下可先發大令于塞外各部,免其助紂為虐之罪,招撫藩封,承認其現有利益,以讓漠南與滿清決裂,到那個時候,各部歸附,再行拿捏分化,也不會失卻利益。
其二便是對黃教的宗教政策,卑職軍校畢業后一直研究蒙古,對黃教多有了解,卑職發覺,黃教與我本土的佛教、道教頗為類似,愿意順從世俗政權,面對權力和利益,多有權變之策,卑職研究黃教與滿清之間的政策,發覺其不僅沒有阻礙滿清統治蒙古,反而協助滿清統治蒙古各部,倒是對黃教可有寬免政策,以其為我國所用。”
何文希道“那是不是對蒙古太過于縱容,無法實現長久而實際的控制”
許漢風連忙說道“何長官,實際統治那是長遠之計,哪里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此番處置妥當,就可以先把漠南吃下,滿滿消化,如果抓不住這個機會,只能先安定邊墻之內,待國內大定后,在征漠南,平白多五年、八年之功,而滿清也會借機騷擾邊墻,靡費資源之巨,難以承受。”
“只怕國內輿論不許。”何文希倒是對許漢風的反駁不感覺丟面子,笑道。
許漢風連忙說“輿情不許,早在吉林綏靖區成立,招撫滿達海的時候就不許了,何必是現在呢”
李明勛笑了“輿論倒不是問題。”
當初招撫滿達海也是對國內輿論的一次試探,說白了,合眾國勝利大進軍的這個當口,國內的商人階層想要吞下利益,官員們想著到傳統漢地升官,本應該最痛恨滿蒙的是中原百姓,久經戰亂的他們也想著盡快安穩,休養生息,仇恨這種東西,除了與仇人面對面的時候會爆發,就是吃飽喝足之后的找后賬了,這也是李明勛認為輿論不是問題的原因,等到國內百姓想仇恨問題的時候,怎么也得等完成鯨吞滿清之后,那得好幾年了。
許漢風得到李明勛支持非常高興,李明勛問道“像你這樣,侍從室對蒙古和滿清對蒙、黃教政策熟知的人有幾個”
“除了卑職,還有兩個。”
“統帥部、陸軍參謀部或者其他部門有與你志趣相投的嗎”李明勛又問。
許漢風連忙說道“因為大陸戰場要涉及蒙古,執政官閣下曾經調遣了十名熟悉蒙古的行政官到統帥部,但隨即被拆分了。”
李明勛道“好,這樣人就夠了,以你為主,在侍從室下成立一個對蒙政策研究小組,找二十個人來做這件事。”
許漢風欣喜萬分“好,卑職這就去做,明天就提交名單。”
李明勛搖頭,拿起衣架上的外衣,說道“不用提交名單,你去統帥部,先把人招來,給你四個小時的時間,午飯之后,我們立刻出發,前往巴林橋。”
何文希大驚“殿下,您要出塞北伐嗎”
李明勛點點頭“看來我這低燒是閑出來的,一有大事,立刻清醒了,把晉王招來,招撫京城的事你們二人商議著辦,讓曹禺集結近衛騎兵師,湊一萬騎,下午便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