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本來就是準備以不為五斗米而折腰而回家的,治安官這句提醒不僅沒有讓黃宗羲變的溫和,反而使得他挺起胸膛,踏步進了院子,院子里也是站著兩排侍衛,個個威猛高大,黃宗羲絲毫不畏懼,徑直向正堂走去,但卻被門口兩名侍衛攔住,侍衛直接上手搜身,黃宗羲尚未發怒,堂內之人喝道“住手,如何在主人家放肆,無禮至極”
侍衛立時不敢動了,黃宗羲進得堂內,看到一錦袍男子微笑看著自己,黃宗羲從侍衛身上就可以看出來客的不凡,穿衣打扮,儀仗服色定然是個有爵位的,卻故作不知,徑直坐在了上手,態度與對待后生晚輩無不同,黃宗羲問“不知貴客如何稱呼,家中粗陋,怠慢貴客了。”
“在下李海,見過黃先生,冒昧來訪,實在是失禮,請老先生莫要怪罪。”李海倒是不在意,微笑說道。
黃宗羲聽到李海這個名字,眉毛一挑,顯然知道這是當朝首相,帝國成王,按規矩,平民見勛貴,是要起身致意的,黃宗羲卻故意裝作不知李海的身份,說道“李姓本就是大姓,也是當朝國姓,老夫識得認得,聞得見得的李海怕有四五個,不知你是哪個李海”
“大膽,這是成王殿下”侍衛高呼。
李海擺擺手,示意侍衛們都退下,然后回答道“是哪個李海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某此次前來是有要事與老先生商議的。”
黃宗羲卻冷冷一笑“老夫已經是山野村夫,還有為你參詳什么要事,不說也罷。”
李海倒也不兜圈子,左右無人,也就直接說了“李某奉天子旨意,請老先生出山相助。”
黃宗羲見李海挑明了,針鋒相對的說道“老夫年輕時學的是孔孟之道,忠孝仁義,乃士大夫也,卻不能為新朝相容,想來天子也不會是讓老夫去教孔孟之道的。而中年之后,恰逢韃虜入關,屠戮九州,老夫半生游走,以反清復明為己任,是殺伐之道,于新朝來說,那是造反謀逆,天子也不會以這事求助于老夫吧。”
這話說的陰陽怪氣,夾槍帶棒的,李海卻是一點不著惱,索性坐下來笑道“老先生說笑了,天下為主,君為客。這可不是孔孟圣賢所教授的。至于造反嘛,老先生半生反清,而天子亦是如此,雖說先生與天子未曾得見,但卻是志同道合之人,說起來,倒也親近的很吶。”
黃宗羲聽了這話,頗有些觸動,他可沒有想到,當朝首相,帝國成王不僅讀過自己的著作,而且還能加以背誦引用,此時也是明白了,李海是有備而來,既不是來找茬的,也不是讓自己去做空位子,當面子官的。
“既然成王來此是授命于天子,便請傳達天子圣旨吧。”黃宗羲站起身子。
李海微微搖頭“天子沒有什么圣旨下達,這也不是命令,而是請求,天子與在下想請老先生出任侍讀學士。”
“侍讀學士為何人講學”黃宗羲問道,他心里肯定,肯定不是陪侍皇帝讀書。
“老先生可知英王”李海問。
黃宗羲聽到英王二字,神色和緩了一些“當然,江浙百姓無人不知英王之名,帝國皇長子,少年英豪,海上蕩寇,江浙平虜,不僅武勛蓋世,而且一心為民,昔日江浙內亂平定,州縣匪徒橫行,物價飛漲,百姓民不聊生,是英王外騷匪寇,內除蠹蟲,讓江浙早日安定。”
提到了李君度,黃宗羲贊不絕口,這倒是出乎了李海的預料,不光是李海,帝國的主要官員都覺得,李君度獨斷專行,專橫霸道,做事不留余地,不循規矩,但在黃宗羲這些封建臣子們看來,這些都是一個英主明君的特質。
“天子的意思,就是讓老先生出任英王的侍讀學士。”李海直言說道。
黃宗羲笑了“老夫有何學識可教英王呢,老夫一生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