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裴成義這個理藩院總裁認真起來的時候,可調動的資源遠遠超出陳平這個定邊將軍,裴成義以皇帝那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信條,對理藩院下轄所有綏靖區進行大規模的調查,與陳平所提交的懇談紀略進行對比,發現陳平所得出的結論大部分是正確的。
內疆綏靖區中,很多地方比西疆氣候與生存環境惡劣,資源被外藩領主掌握,無論上升渠道還是生活物資都普遍不足,這些地方的年輕人普遍有西遷的意愿,但陳平那個盡移漠北之民的計劃卻被裴成義否決了。
漠北雖然苦寒,環境惡劣,也不再是邊境線,可漠北通聯著整個西伯利亞,因為對西伯利亞的毛皮貿易興起了庫倫等幾個城市,還有科布多、烏里雅蘇臺等幾個完備的屯墾區是不能放棄的,還包括被太上皇允諾世居漠北的扎薩克圖汗一部,掌握漠北黃教的,被理藩院認可的呼圖克圖,哲布尊丹巴的幾個黃教旗也不能動,裴成義把這些及周邊服務的旗佐去掉之后,統計出約有四萬五千戶可遷移西疆。
關外綏靖區之中,不少內附的女真和西伯利亞族群也向往更良好溫和的生存環境,只不過他們對西疆沒有了解,無法決定是否遷移。
因此,裴成義仿照舊例,建立奏請皇帝,建立第二支異族親衛,蒙古族裔的親衛仿照成吉思汗時代,稱之為怯薛,而以女真族裔為主的新親衛軍則冠之以巴圖魯營的稱號,因為各外藩扎薩克有太多沒有繼承權又渴望建功立業當領主的年輕人,所以不僅建立巴圖魯營,還擴建了怯薛。
而這一次,擴建的怯薛和巴圖魯營就不再是自愿了,規定,外藩所有臺吉以上貴人都必須派遣直系子弟參與二營,并且為其配屬相應的扈從,最低的五等臺吉也要派遣一名子弟和三名扈從入營,最高的親王等級,則要為入營子弟配備二十名扈從,無論子弟還是扈從,都以忠勇善戰且尚未婚配為佳,若有婚配,則需全家遷移西疆才可,而入營子弟自動失去對父親爵位的繼承權,而原本由其繼承的部眾則由其一起帶走。
要知道,按照理藩院為外藩制定的繼承法,只有正妻所生子才有繼承爵位的資格,但也只有兩個名額,一為襲爵,二為降等,其余正妻所出沒有爵位,但可以繼承財產,而部眾也屬于外藩貴酋的財產,因而也在繼承之列。
因為這一政策,外藩之中又有兩萬五千騎加入到西疆作戰序列之中,只不過這些次子、妾生、私生子很少有部落繼承,隨之遷移的不過有七千余帳。這也難怪,在貴酋死之前,理藩院不會強迫規定誰繼承多少部眾,所以在決定哪個兒子參加親衛營之后,這些貴酋往往會給兒子們馬匹、財產,精挑細選一些扈從作為補償,把本族部眾留在內疆。
但是不管怎么說,皇帝要求遷移五萬帳牧民的計劃已經超額完成了,只不過因為細致的調查和統計,而遷移的部落又分布在廣袤的區域內,等最后一批啟程的時候,已經是帝國十七年的九月了,好在理藩院多年往邊地移民,經驗豐富,采用的遞次遷移的辦法。
定邊將軍府下轄的關西等綏靖區與內疆的西遷部落一起行動,天山北路的部分內藩扎薩克和愿意遷移的外藩,主要是準噶爾部率先西進,進入哈薩克草原,把原有的草場牧地讓出來給后批次抵達的內疆各部,而怯薛新營、巴圖魯營因為少有牛羊,行動速度較快,所以直接在落雪之前遷移到了哈薩克草原。
因為河中之地未定的緣故,所以大部分的西遷都要前往哈薩克和費爾干納盆地兩處,等待帝國十八年春季之后,去年抵達天山北路的部落繼續西遷,而第二批次遷移的內疆扎薩克再進入天山北路。
按照裴成義的估算,帝國十七年雪落之前,會有四萬帳和兩萬兵抵達哈薩克,帝國十八年的夏季完成大部分的遷移,而裴成義更是前往庫倫,親自監看漠北部落的遷移。
七月,哈薩克大草原。
李君威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計劃,帝國的皇帝和麾下內閣、理藩院兩大行政機構忙的雞飛狗跳,但這個家伙卻無聊的在草原上打獵游玩,只有幾個撒馬爾罕送來的女子陪著他渡過九張用來擦汗,一張用來擦屎的酷熱夏季。
不光帝國內部在忙,西疆也在忙活,今年會有七萬漢人和四萬帳牧民來到西疆,各地都要傾其所有安置他們,為了保證工作到位,陳平跋涉于哈薩克各處調查牧場情況,常阿岱坐鎮伊犁調整各地資源,烏力吉則是去了費爾干納地區,每個人都恨不得有四只手,恨不得一個時辰當兩個時辰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