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威只關心三件事,但這三件事都不那么費事,第一件是兄長李君度的擴張計劃,自從去年冬季攻占了喀布爾,開春進入了鍵陀羅盆地以來,李君度與莫臥兒帝國的戰爭已經全面爆發,莫臥兒軍隊把主力陳兵在拉合爾,號稱五十萬大軍,實際也絕對不低于二十五萬,只不過是去了北方的阿富汗山區,奧朗則布麾下騎兵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下降,而這是一個致命的因素。
因為李君度完全沒有和他決戰的意思,其麾下部眾駐于鍵陀羅盆地之中,建立了穩固的統治,而其麾下多是騎兵,就連步兵也是騎馬的機動步兵,李君度不斷派遣大隊的騎兵沿著印度河南下進入富庶的印度河平原,搶掠糧食牲口和少量裕王需要的青壯奴隸回來,以戰養戰,長大自身的同時,削弱莫臥兒人的實力,面對這種戰法,奧朗則布幾乎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他麾下的步兵根本不是騎兵的對手。
這樣的戰法對莫臥兒人來說是陌生的,但是帝國方面卻是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就是當年滿清用于打擊朱明的辦法,鍵陀羅盆地相當于滿清占據的遼東,聚集于拉合爾的那支兵馬與明朝京城的大軍團有什么兩樣的,只不過,明朝與莫臥兒王朝是不同的,或者說,漢民族與次大陸的民族有著區別。
遼東與中原之間有著高大的燕山山脈,還有大明王朝構筑的長城防御體系,而中原大地上,即便是小小的縣城也會構筑高大的城池,隨著這些擋不住清軍主力,但也讓他們不能為所欲為,可對于次大陸來說卻是完全另外一種狀況,印度河平原與鍵陀羅盆地之間沒有像樣的防御工事,城池要么沒有,要么小的可憐,大部分居民和財富都處于無防護或者低防護之中,李君度麾下的騎兵可以縱橫馳騁,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唯一制約騎兵的可能就是糟糕的氣候,人馬在濕熱的地方折損不小,但對于李君度的軍隊來說,這些折損是可以介紹的,因為從四月份開始,源源不斷的哈薩克男人騎乘瘦馬,拿著一桿削了尖的木棍加入了他的麾下,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擴張著,這群人跟著原有的軍隊去印度河流域轉一圈,就可以牽著幾頭牛,弄上一身的裝備,馱著兩個女人,趕著幾大車糧食回來,極大的解放了李君度麾下主力的損耗,也鍛煉了這些原本是奴隸的軍隊。
有了這些人,李君度更不愿意決戰了,勝利的天平不斷向他傾斜,而奧朗則布則不敢亂動拉合爾的主力,因為這支軍隊保護著舊都德里還有身后的恒河平原,一旦它動了,恒河平原和德里周邊也是再無寧日。
李君威已經無法確定自己的兄長什么時候可以戰勝奧朗則布,成為印度的皇帝,他知道自己必須對這件事有耐心,兄長是一個敢于冒險的人,但不是事事處處都冒險。
而另外兩件事則是對土爾扈特部與奧斯曼蘇丹的聯絡,李君威派遣怯薛和禁衛組成的千人騎兵隊護送章嘉呼圖克圖越過了烏拉爾河,前往土爾扈特部核心區域辦法會,這一宗教外交行動得到了整個土爾扈特部的支持,章嘉呼圖克圖得到了最高等級的待遇,即便是莫斯科的沙皇對此進行了申飭,但土爾扈特的阿玉奇汗為了信仰堅定和無畏的拒絕了,正如他常掛在嘴邊的明言,土爾扈特人除了佛,什么也不怕。
現在佛都到了土爾扈特,沙皇還算個屁。
但阿玉奇汗作為土爾扈特歷史上最偉大的大汗,面對李君威提出的各項政治要求時,謹慎的選擇了拖延,土爾扈特已經名義上向沙皇宣誓效忠,暫時不能歸附帝國,也不能接受帝國的封爵,至于結盟聯合,也只是秘密商議之中,阿玉奇汗沒有選擇拒絕,他的態度其實很簡單,既然李君威一直宣稱帝國十萬鐵騎會踏破烏拉爾山之闕,那么等十萬鐵騎出現在了烏拉爾河之畔,李君威的一切要求都會得到滿足。
而李君威對此的回應很簡單,明年夏天,帝國鐵騎投鞭斷烏拉爾河之流,與土爾扈特人會獵于莫斯科城下。
第三件事則是唯一打破李君威游玩計劃的,因為他春季派遣到奧斯曼帝國的特使巴赫德爾回來了。
“尊貴的東方至尊,女真、蒙古、準噶爾等族的庇護著,創造了日不落帝國的主宰。”李君威身邊的翻譯朗誦著蘇丹的親筆信,聽著這一系列的頭銜,李君威都有些飄飄然了,但是最后半句話,他頓時覺得無趣了,那半句話是“的兄弟和使者。”
顯然,一系列的高貴頭銜是給予帝國皇帝的,而他只是那些頭銜的兄弟和使者。
“的兄弟和使者,奧斯曼的蘇丹向你致以最誠摯的問候。”翻譯的聲音戛然而止。